时间:2025-07-1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宁波市象山县实践团 - 小 + 大
【核心提示】2025年7月10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宁波象山暑假社会实践团带领当地的小朋友们一同进行实践。活动以“西周米馒头”非遗技艺介绍为起点,融合环保企业参访,寓教于乐中传递文化传承与绿色发展的理念。 7月10日,实践团携手社区儿童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教育之旅。上午实践团成员和小朋友们在翔园点心手作坊一起制作绿豆糕。下午,实践团带领小朋友中到节能(象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态文明教育展厅参观学习,实地探访了该垃圾处理场的转型成果。 西周米馒头是浙江象山传统非遗美食,以优质晚粳米为原料,经浸泡、磨浆、发酵、蒸制等古法工序制成,作为宁波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了米制品发酵工艺的独特价值。活动开始,讲解员先向孩子们介绍了西周米馒头的历史渊源、制作技艺,以及象山当地其它的传统手工点心比如麻糍、笋团等,并且向小朋友们展示了一些制作手工点心需要用到的工具,随后实践团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磨米等传统工序。“这个米好难磨细啊”,小朋友们在感叹磨米困难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不易。接着,实践团和小朋友们一起体验制作了绿豆糕,在制作绿豆糕环节,孩子们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将绿豆泥揉捏成团、填入模具,精心压制成型,轻轻敲打出造型精美的糕点,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传统美食文化,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小朋友们在西周农业历史发展展示区聆听传统农具讲解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在翔园点心手作坊共同制作绿豆糕 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们一起磨米 下午12时30分,团队乘车前往象山中节能象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在生态文明教育展厅,孩子们通过沙盘模型、实时数据屏和互动装置,直观了解垃圾焚烧发电的原理和全流程、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绿色低碳生活的意义。参观过程中,孩子们积极提问,表现出对环保知识的浓厚兴趣。当看到废旧物品经过科学处理转化为清洁能源时,不少孩子惊叹“原来垃圾也能变宝贝!”讲解员们还带我们去监控下观看了垃圾的实时焚烧进程。返程途中,队员们也和孩子们兴奋地分享收获。 在象山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生态文明教育展厅的合影 实践团负责人丁浩伟表示,本次活动结合了“非遗+环保”的创新形式,既守护了传统文化记忆,又培育了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我们应该多去开展这样有深度的实践活动,让更多小朋友们从活动中获取知识,培养科学意识,助力青少年全面发展,传递绿色生活理念。(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宁波市象山县实践团)
|
上一篇:AI赋能幼儿课堂,从娃娃抓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