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实践团在万州恒合乡:学竹编传非遗 教急救护安全

时间:2025-07-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周江 陈永豪 - 小 + 大

2025 年 7 月 10 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一‘科’‘青’葱,合‘力’助‘农’” 实践团 7 名成员在重庆市万州区恒合土家族乡箱子村村主任蒲自刚的带领下,开展了一场融合非遗传承与安全科普的实践活动。上午,团队向当地土家族非遗竹编传承人学习传统技艺,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魅力;下午,成员们在村委会为小朋友们讲解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普及防溺水与森林防火安全要点,并带领孩子们参观智能农机,让科技与安全意识扎根乡村。

指尖竹丝里的非遗传承

清晨的箱子村薄雾未散,实践团成员沿着青石板路来到非遗竹编传承人陈爷爷的小院。院里整齐码放着长短不一的竹篾,阳光透过屋檐洒在陈爷爷布满老茧的手上 —— 他正将一根青竹劈成细如发丝的竹丝,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

“这是咱土家族传了三代的手艺,从选竹、剖篾到编织,步步有讲究。” 陈爷爷拿起一根泛黄的竹编半成品,上面的土家族图腾纹路清晰可见。实践团成员围坐成圈,学着将竹条架成基础经纬结构。团队成员胡洋舟刚拿起竹丝就出了岔子,硬挺的竹篾在他手中频频 “打滑”,陈爷爷见状握住他的手腕示范:“手腕要松,顺着竹的纹路走,就像种庄稼要顺天时。”

两个小时里,成员们从 “扎框架” 学起,逐步尝试编织简单的竹篮底。团队成员易贞宁指尖被竹丝划出道细痕,却笑着举着歪歪扭扭的半成品说:“原来看似简单的纹路,藏着这么多门道。这不仅是手艺,更是土家族人对生活的琢磨。” 陈爷爷看着这些年轻面孔,眼眶微红:“现在年轻人不爱学这个了,你们来学,我打心眼儿里高兴。”

活动结束时,陈奶奶将自己编织的竹制小蜻蜓送给成员们:“你们带的那些机器能帮乡亲们种庄稼,这老手艺也得有人接着,都是咱土家人的根。”

(图为非遗传承人竹编过程 王欣怡供图)

(图为团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合影 唐梵洋供图)

安全课堂里的成长守护

午后的箱子村村委会小院热闹起来,蒲自刚挨家挨户叫来的 20 多个小朋友围坐成圈,好奇地盯着实践团成员带来的急救模拟人。“今天咱们学一个‘救命魔法’,遇到有人晕倒就能用上。”团队成员陈永豪边说边跪在模拟人旁,演示心肺复苏的按压动作,“双手交叉,掌根放在胸口中间,按压深度要到 5 厘米,就像按在软一点的石头上。”

10 岁的马诗涵同学第一个举手尝试,踮着脚尖按压时身体晃个不停。实践团成员唐梵洋蹲在她身边,握住她的小手调整位置:“胳膊要伸直,用身体的力气压,不是用手劲哦。” 小朋友们轮流上前实操,7岁的黄浩洋按了几下就累得喘气,却坚持说:“我要学会,以后能救奶奶。”

除了心肺复苏,防溺水与森林防火教育更接地气。实践团成员周江指着带来的水域安全图,用土家方言改编的童谣提醒:“小河边,不乱跑,大人不在危险绕;遇落水,喊帮忙,自己千万别下水。” 蒲自刚补充道:“去年夏天隔壁村有孩子偷偷去河边,差点出大事,你们可得记牢喽。”

谈及森林防火,团队成员彭俊博举起烧焦的竹片标本:“山里的树烧起来就像脱缰的野马,一点火星都可能闯大祸。” 他教小朋友们记住 “三不准”:不准在山里玩火、不准烧秸秆、看到火情赶紧喊大人。活动间隙,12 岁的向明浩悄悄说:“以前觉得这些离我们很远,现在知道原来安全就在身边。”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讲解急救知识 胡洋舟供图)

(图为小朋友演示心肺复苏 彭俊博供图)

农机展示里的科技启蒙

安全课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推着带来的 “大葱移栽一体机” 来到院坝,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这台曾获全国二等奖的农机,履带式设计适配山地地形,机身虽小却能完成育苗、移栽等多道工序。

“这是给大葱‘搬家’的机器,以前 1 个人 1 天能栽半亩地,用它能栽 4 亩多。” 陈永豪启动机器,履带缓缓转动,栽苗装置像灵活的手指般 “夹” 起模拟幼苗,稳稳 “种” 进土里。小朋友们凑近围观,9岁的赵梓轩伸手想摸运转的部件,被成员王欣怡轻轻拦住:“机器工作时可不能碰,就像路上的汽车不能摸一样。”

实践团成员特意调整了农机参数,演示如何在山地斜坡上保持平衡。“咱们箱子村多山地,这机器的‘大脑’能自动判断坡度,不会摔跤。” 胡洋舟指着控制面板上的显示屏说,上面的土家语标注是团队特意添加的。孩子们七嘴八舌提问:“它能种玉米吗?”“晚上会睡觉吗?” 成员们一一解答,还承诺下次带机器来田里实操。

夕阳西下时,小朋友们抱着自己编织的竹片小玩意,围着农机不愿离开。蒲自刚看着这一幕感慨:“这些娃娃平时少见这些新鲜事,你们既教了安全知识,又让他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真是办了件大好事。”

(图为团队成员为小朋友讲解机器 易贞宁供图)

(图为小朋友认真探索机器 周江供图)

作者:周江 陈永豪

上一篇:芯连北川·信通先锋实践团开展 “芯连童心·智护成长”——北川留守儿童关爱赋能行动 实践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