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合肥工业大学:“玉韵郏邑”三下乡实践团队体验金镶玉非遗技艺

时间:2025-07-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陈涵博 曹煜敏 刘瑞琳 - 小 + 大

7月10日,合肥工业大学“玉韵郏邑”实践队前往河南省郏县姚乡,围绕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镶玉的保护与传承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并体验金镶玉制作工艺,以青年视角记录金镶玉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故事。

实践队前往当地金镶玉展览馆拜访了金镶玉第六代传承人李冰。当被问及姚乡金镶玉文化的起源时,李冰说道:“它起源于对茶具的修复,在万里茶道和多民族同居的文化融合中诞生。”他向队员们系统介绍了金镶玉技艺的传承脉络以及制作流程,并分享了他投身于金镶玉传承的故事。活动中,队员们提出将传统金镶玉技艺与现代新媒体相结合,并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宣传的观点,李冰老师对此表示高度认可并分享了个人学习经验,成员们认真记录、虚心请教,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采访非遗传承人李冰照片  石庆峻摄

在采访中,李冰老师详细介绍了金镶玉技艺中的选材、设计图案、雕刻、镶嵌等几十道工序,随后李冰老师带领队员们参观了制作工作室,近距离观摩金镶玉原材料和各类巧夺天工的成品,随后,实践队队员们拍摄记录了李冰老师制作金镶玉的关键流程。

实践队员体验金镶玉技艺    常怡格 摄

之后,李冰老师引导队员亲身体验金镶玉的制作工艺,他告诉我们哪怕是一道非常微小的工序都需要认真对待,当队员们手里拿着工具制作时,才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项技艺中蕴含的匠心和智慧。“这活儿需要功夫,需要时间,只有做好每一道工序,最终才能制作出一件好的金镶玉产品。”谈到传承的艰辛历程,他感慨万千:“也曾面临着传承断代和无人问津的困境,但心里的热爱和信心从未熄灭。”正是这份坚守才让这项非遗得以传承下去。李冰老师还特别强调了当下“国潮”兴起,更要注重金镶玉工艺的改良与年轻群体接受程度,要尝试将现代审美融入金镶玉造型中,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这项非遗技艺。

实践队与非遗传承人李冰合影    常怡格 摄

姚乡的金镶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地人民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实践队队员们通过深度访谈、亲身体验和对未来发展的学习思考,系统调研了金镶玉文化的技艺特点、历史价值、生存现状以及传承人事迹,探寻推动非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途径,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让其焕发新活力。(作者:陈涵博 曹煜敏 刘瑞琳


上一篇:合肥幼专“微光拾穗,向阳花开”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