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文化| > 文章 当前位置: |红色文化| > 文章

西农脚步丈量胶东烟台红色灯塔,青春力量接力革命薪火代代相传

时间:2025-08-10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烟台市调研队 - 小 + 大


盛夏的烟台山,海风轻拂,松柏苍翠。2025年8月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烟台市调研队”来到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北端烟台山深入了解80多年前的胶东历史。            

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号召。团队追寻红色足迹,以烟台山为核心,勘访东炮台遗址、胶东特委旧址等16处遗迹,在英雄烈士纪念碑前缅怀先烈。除参观遗址外,团队还实地走访采集烟台人民口述烟台革命史,制作了调查问卷,以调查不同年龄层次对烟台革命文化的认识,了解人民群众对烟台红色革命文化的认知。

合照

红色地标里的历史回响

8月1日清晨,团队成员肃立在烟台山抗日烈士纪念碑前。花岗岩碑体上,“民族魂”三个鎏金大字在朝阳下熠熠生辉。“雷神庙战斗打响时,理琪同志腹部中弹仍指挥战斗,鲜血浸透了军用地图……”胶东革命史陈列馆讲解员动情的讲述,让团队成员王文珂红了眼眶。当她看到展柜里那盏1938年地下党人使用的煤油灯时,突然理解了何为“星火燎原”:“原来课本里的‘红色基因’,就是这盏灯照亮过黑夜里秘密开会的身影。”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胶东革命史陈列馆

图为抗日烈士纪念碑合照

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站在烟台城市规划展示中心的沙盘前,队员们用另一种方式触摸历史:从开埠时期的码头仓库,到如今自贸区林立的集装箱吊臂;从革命年代的“小推车精神”,到新时代“大国重器”烟台造的科技腾飞。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城市展示中心

口述史中的精神解码

“俺爷爷当年推着小车给解放军送军粮,冰天雪地里鞋都走丢了……”51岁的芝罘区居民张桂枝讲述,被队员郑重录入采访设备。三天里,团队走访7个社区,收集47份口述史料,那些带着海蛎子味的方言叙事,拼凑出鲜活的革命图景:有地下党员假扮渔夫传递情报的惊险,有妇女连夜纳千层底布鞋的温情,更有“最后一口粮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的铿锵誓言。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当地居民讲述革命故事

海浪拍打着烟台山的礁石,仿佛在回应着1938年那声穿越时空的枪响。在80年后的今天,每一个年轻人,每一位西农学子,他们拾起的每一片红色记忆,都将化作照亮未来的火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环学院赴烟台市调研队)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青衿实践队延安行——追寻红色印记,赋能乡村振兴

推荐阅读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