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1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孟思延 孟栩如 王一涵 - 小 + 大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大同的暑气尚未褪去,山西师范大学“铭记·前行”红脉传承实践队的队长孟思延,及八名队员史佳炜、王一涵、张琪、宫瑞雪、刘晋俐、王宇霖、高淑欣、张雨凡已踏上这片浸染着红色记忆的土地。 2025年8月6日—10日, 墓碑前的誓言:与先烈的跨时空约定 8月6日的烈士陵园,松柏低垂。大同市革命烈士陵园安息着为大同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献出生命的烈士。 队员们来到纪念碑前,列队默哀,并敬献鲜花。之后重温入团誓词,在庄严肃穆中感悟使命的力量,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誓言响彻陵园,队员们的声音格外响亮,字字句句承载着传承使命的决心。擦拭烈士墓碑时, 队员们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向队员们讲述了先烈们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使实践队对陵园的了解又多一分,让红色记忆愈发清晰。 青年学生作为新青年在传播红色历史的进程中起到了尤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我们还邀请了当地高中生代表加入,从先烈的奋斗精神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生代表表示,这些沉默的名字背后,是用生命守护家国的担当,这份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与传承。 革命英雄的勋章:藏在岁月里的家国情怀 次日,我们在景兴新区采访了革命后代孟爷爷。孟思延同学提问道“爷爷您的父亲和大伯都是革命前辈,能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革命经历吗?爷爷您自己年轻时是否也参加过革命或建设新中国的工作?”等问题,通过爷爷的动情讲述,队员们深入了解到其父辈投身革命,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故事,及自己十八岁投身祖国建设、为空军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经历。 “你们看这枚奖章,是抗美援朝三等功奖章,这枚是解放大西北纪念章。”孟爷爷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红布包,里面的勋章虽有锈迹,却依然闪着光。爷爷的手指划过勋章,徐徐说道:“我18岁去当空军地勤,零下30度趴在飞机底下检修,就想着一定要为祖国建设出力。”他突然握住孟思延的手:“你们年轻人,多读读历史,就知道该往哪走。”队员孟思延发现,老人的手掌布满老茧,却温暖有力,队员们深受感动,纷纷表示要传承这份家国情怀。 实践队邀请高中学生共同参与这次实践活动,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中坚力量,了解革命先辈的牺牲与贡献,能够更真切的体会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好的延续革命精神。革命薪火代代相传,队员们表示将与学生代表一同,成为“铭记·前行”的践行者。 万人坑前的沉默:历史不该被遗忘 队员们走进大同煤矿万人坑展厅,巨大的浮雕扑面而来——被铁链锁住的矿工、日军的皮鞭、堆成山的白骨。讲解员指着一组数据:“1937到1945年,这里有6万多名矿工被折磨致死。这里的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幸存者证言”展区,一段录音让所有人屏息:“那天我弟弟才12岁,被日军用刺刀挑了……”队员们没人说话,只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通过采访馆内工作人员“能详细讲讲都有哪些残酷的管理措施和酷刑吗?”等问题,队员们了解到了日军在大同煤矿对矿工实施残酷的军事化管理,包括强制高强度劳动、严密监视限制自由,还施加毒打、剥夺医疗等酷刑更多的历史细节。 走出纪念馆时,阳光刺眼,队员们深刻体会和平生活来之不易,青年一代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与使命。 拒门堡的烽火:从堡垒到精神的接力 拒门堡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的重要堡垒,馆内陈列的文物和图片再现当年八路军和人民同日寇进行浴血奋战的场景。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了解到,拒门堡人民在中共的领导下积极参加抗日战争,贡献卓越。如李子恩,张广济……他们是拒门堡军民团结抗战的缩影。 队员们认真了解拒门堡抗战的历史,体会先烈们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贡献,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深刻 当青春声音遇见红色记忆:一场双向奔赴的讲解 大同红色记忆馆是展示1921-1949年大同地区党团组织发展及革命历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队员们怀着崇敬之情步入展馆,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映入眼帘,描绘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同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壮丽场景。之后队员们化身志愿讲解员,讲解“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多个展区, 活动还邀请当地高中生代表,他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队员们的讲解,不时地提出问题,与队员们进行互动。学生代表小孟表示:“这些珍贵的革命文物让我深刻体会到先辈们的不易,我们定会把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作为革命传承的新鲜血液,队员们将与学生代表一同助力红色历史代代相传。 实践队队长孟思延表示: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们重温了革命历史,更让我们明白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将做好‘铭记·前行’的传承者,以行动续写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传。” 红色故事集:把感动变成接力棒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获得了大同革命烈士陵园、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拒门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所给予的表扬信,及革命后代孟爷爷手写的表扬信。 “铭记·前行”红脉传承实践队深入大同红色地标,通过沉浸式调研、实地讲解、对话一线工作人员与专业讲解员,寻访革命英雄后代等方式,以“亲历者+讲述者+传承者”视角,立体呈现大同红色文化,整理出厚厚的《红色故事集》。 实践队将把故事集捐赠给各参访单位,让更多人通过这些饱含血泪与信仰的故事,这 “铭记·前行”的实践之旅,让青年学子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实践中传承精神,为红色文化的传播注入了青春力量。身为“铭记·前行”的践行者,未来,我们将铭记此行所见所感,以青春之力践行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前行,让“铭记”的力量转化为“前行”的不竭动力,吹响 (作者:孟思延 孟栩如 王一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