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支教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支教活动| > 文章

广州大学“微光成炬”义教队:以多语种为桥 让专业实践在乡村沃土绽放光彩

时间:2025-08-2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微光成炬”义教队 - 小 + 大


近日,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微光成炬”义教队奔赴清远市佛冈县汤塘镇,开展了一场以“外语专业实践赋能乡村发展”为主题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队员们立足外语学科优势,将中英、法、日等多语种教学与红色文化传承、乡村文旅发展深度融合,用“语言+实践”的创新模式,让专业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落地生根。

课堂之内,多语种教学成为文化浸润的“活教材”。在双语红色历史课堂上,队员们创新采用中英双语讲述党史故事,通过“patriotism(爱国主义)”等红色词汇抢答游戏,让革命精神在跨语言互动中悄然扎根孩子们的心田,实现了专业实践与红色教育的有机融合。而在多语种文化课堂上,法语“Merci beaucoup(非常感谢)”的日常问候伴随文化解读同步传递,日语教学则将“礼让文化”融入日常用语教学,英语动画配音课更是让孩子们在语调模仿中直观感知语言的情绪力量——多语种教学不仅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更让文化浸润变得生动可触。

课堂之外,双语传播成为激活乡村文旅的“新引擎”。针对汤塘镇黄皮、牛大力等特色农产品,队员们发挥外语专业所长,精心制作双语宣传视频,用精准的跨语言表达展现特产的独特魅力,助力当地拓宽销售渠道,让“土味”特产借助语言桥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走访濂溪书院时,队员们在实践记录中写下“Revolutionary spirit never fades(革命精神永不褪色)”的中英双语感悟,将红色记忆的传承与外语专业实践深度绑定;面对温泉古村的变迁与特色物产的生机,他们以双语记录民生故事、制作宣传素材,既让红色精神在跨语言表达中焕发新活力,也让汤塘镇的温泉风情、特色物产通过多语种传播被更多人知晓。

此次实践中,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以专业为笔、以语言为墨,在乡村沃土上书写了外语学科服务社会的生动篇章。这种“语言+实践”的模式,不仅是广州大学社会实践特色的集中体现,更让青春力量与乡村需求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别样的专业动能。(广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微光成炬”义教队)

图为队员在法语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

图为队员在讲授中英双语历史课。

图为队员用英语讲授餐桌文化。

图为队员与当地人民交流特产。

图为队员在讲解濂溪书院的红色历史。

                                       

上一篇:两束梦想的种子,在对话中扎根生长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