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文化| > 文章 当前位置: |红色文化| > 文章

一杯米酒映初心 红色基因代代传——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赴泰宁开展“大思政课”

时间:2025-08-2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杨杰 柯珂 胡文婧 - 小 + 大

8月19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师生一行奔赴三明市泰宁县新桥乡,以 “追寻领袖足迹、传承军民情怀” 为主题,在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 “中央红军村” 土地上,上了一堂直抵心灵的行走的 “大思政课”。师生们循着习近平总书记曾慰问老游击队员黄炳茂时提及的 “一杯米酒故事”,结合大源革命旧址群实地参观与傩舞非遗文化考察,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实践中焕发时代光彩。

图为实践队探访“一杯米酒的故事” 胡文婧 供图

泰宁作为原中央苏区县,56 处革命遗址星罗棋布,每一处都镌刻着烽火岁月的记忆。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三个不要忘记”(不忘老区、不忘老区人民、不忘 “五老”)的岭下村,乡干部刘敏深情讲述了老游击队员黄炳茂的感人往事:当年红军路过村庄时,家境贫寒的黄炳茂将家中仅存的一碗米酒端给战士,这碗带着体温的米酒,后来成为总书记慰问时反复提及的 “军民鱼水情鲜活见证”。带着这份温暖的初心,师生们围坐在一起,开展 “乡村振兴与红色精神” 专题研讨,“如何让红色精神成为乡村振兴的动力源泉”“怎样把红色文化转化为民生福祉” 等议题引发热烈讨论。大家聚焦 “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提出深挖红色故事、设计研学路线、推动革命文物数字化展示等建议,让红色基因与民宿经营、农产品销售等业态深度融合,实现 “精神传承”与 “口袋富裕”的双向奔赴。

图为实践队学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路线 胡文婧 供图

为深入践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国家战略,怀揣“让红色资源活起来、让革命精神传下去”的深刻思考,我院师生一行专程赴大源革命旧址群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在真实的历史现场探寻初心与使命的答案。展馆中,泛黄的图文史料与斑驳的实物展品庄重陈列,无声而恢弘地述说着老区人民踊跃支援红军、投身土地革命、英勇参与反“围剿”斗争的峥嵘岁月。大源村书记以饱满的热情现场讲授了陈伯钧、宋任穷等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话语铿锵、感人至深,使每一位师生深受思想洗礼和精神触动。红色初心的感悟尚未平息,大源村深厚的文化底蕴再添震撼——这里不仅是红色记忆熠熠生辉的革命圣地,明清古建筑群的飞檐翘角与省级非遗傩舞的激越鼓点更交织出一幅文旅融合的生动图景。队员们穿行于青石古巷之间,触摸历史岁月的痕迹;驻足古戏台前,观傩面腾挪起舞,深刻体悟到革命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在乡土大地的深度融合与共生共荣。2023级动物科学专业柯珂深有感触地表示:“红色文化与非遗传承一脉相承,共同构筑起乡村振兴战略中至关重要的精神根基与文化自信。”本次活动是我校推动“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切实举措,为培养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深厚的精神滋养。

图为实践队走进大源革命旧址群 陈颖 供图

此次红色实践之旅,不仅使初心使命在深入基层的行走中得以淬炼和扎根,更让青春报国的担当在服务人民的实干中得到充分彰显与升华。下一步,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团队将坚决贯彻国家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紧密围绕泰宁县特色养殖产业发展痛点与需求,开展常态化、精准化的科技服务与技术支持。团队将着力推动构建“红色研学+生态养殖”融合发展的示范实践基地,集成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模式,切实把“一杯米酒”所承载的深厚革命情怀与为民初心的暖意,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科技助农现实成果,进一步增强区域产业发展韧性与内生动力。该举措旨在实现红色基因传承与农业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贡献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图为实践队走进大源革命旧址群 胡文婧 供图

图为实践队走进戴氏宗祠 陈颖 供图

杨杰 柯珂 胡文婧/文;陈颖/图

上一篇:天津外大实践队土城行:红色精神传递与普通话推广深度融合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