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1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熊林金 - 小 + 大
2023年的夏天,蝉鸣声声,而我并未选择传统的休闲或旅行,而是怀揣着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浓厚兴趣,走进了蓝天机器人科技公司的研发中心,开启了一段为期四周的独特志愿之旅。这段经历并非简单的观摩,而是一次沉浸式的学习与实践,让我得以窥见前沿科技的魅力,并在代码与齿轮的交响中,贡献自己微薄却真挚的力量。 初入公司,整洁明亮的现代化办公环境与紧张而有序的研发氛围便深深吸引了我。我的主要志愿岗位被安排在研发部的应用测试与数据支持小组。在工程师王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迅速了解了公司的核心产品线——包括应用于智慧物流的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用于人机协作的工业机械臂以及正在进行算法优化的新一代服务机器人原型。 我的日常工作并非想象中那般“高大上”,却至关重要且充满挑战。初期,我主要负责一部分基础性工作:测试用例执行与异常记录。我需要按照详细的测试规程,对特定型号的移动机器人进行基础功能测试,如路径规划精度、障碍物识别反应时间、不同地面材质的通过性等,并 meticulously(一丝不苟地)记录下任何与预期不符的行为或数据。这份工作极大地锻炼了我的细致观察力和耐心。我意识到,科技的可靠性正是建立在无数次重复、严谨的测试基础之上。 随着对流程的熟悉,我逐渐参与到更有价值的环节中:数据标注与初步清洗。公司当时正致力于提升其视觉识别系统的准确率。我的任务是对海量的场景图片中的特定物体(如托盘、行人、特定形状的障碍物)进行边界框标注。这项工作虽然略显枯燥,却让我深刻理解到“数据是AI的粮食”这句话的含义。高质量的标注数据是算法模型迭代优化的基石。同时,我也学习使用了简单的脚本工具对已标注的数据进行初步的格式统一和无效数据筛选,提升了工作效率。志愿期间最令我兴奋的,是获准参与了几次新场景下的实地测试。我跟随工程师团队前往公司的模拟测试仓库,负责操作平板电脑触发任务、观察机器人实际运行状态、并在出现异常时协助进行初步的问题定位(例如,是通信延迟还是传感器误判)。在工程师们讨论技术方案时,我虽不能完全理解所有深奥的算法细节,但他们严谨的推理、对问题根源的刨根问底以及团队协作攻克难关的精神,都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不仅看到了技术的应用,更感受到了优秀的工程师文化。 除了技术层面的收获,这段经历带给我的软性提升同样珍贵。· 沟通与协作能力: 在科技公司,有效的沟通是高效协作的前提。我需要清晰地向工程师描述测试中遇到的问题现象,也要准确理解他们分配的任务要求。每日的站会让我学会了如何简明扼要地汇报进展和提出阻塞点。· 解决问题的能力: 面对测试中出现的意外情况,从最初的不知所措,到后来会尝试先自行查阅手册、回顾培训内容,进行初步排查后再求助,我初步建立了结构化解决问题的思维。· 对科技产业的理解: 我亲眼见证了理论上的技术是如何经过工程化、产品化、测试验证最终走向应用的完整链条。这不仅加深了我对机器人技术的理解,更让我对科技驱动未来的产业图景有了更真切的认识。 当然,志愿过程中也暴露出我自身的不足,尤其是在理论深度和实践经验的欠缺。许多课堂上学到的控制理论、机器学习知识,在实际的复杂系统中显得如此基础,这激励我必须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夯实基础。时光飞逝,四周的志愿服务转眼结束。临别时,指导我的工程师们肯定了我的认真和努力,并鼓励我继续在科技道路上探索。这份认可,比任何证书都来得珍贵。感谢蓝天机器人科技公司提供了如此宝贵的平台,让我这个在校大学生能零距离接触行业前沿,并以实际行动为科技创新贡献一份力量。这个夏天,于代码与齿轮之间,我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与眼界,更是一份对科技工作的敬畏、一份对未来更清晰的规划,以及一份脚踏实地、用技术创造价值的初心。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求学生涯中一盏明亮的灯,指引我在人工智能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作者:熊林金) |
上一篇:于代码与齿轮之间:我的蓝天机器人科技公司暑期志愿实践报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