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3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钱思涵 付加佳 金辉 - 小 + 大
7月3日,巢湖学院“锦簇共荣,铸梦同兴”民族团结实践团走进含山县博物馆,通过实地参观与专题座谈,深度挖掘凌家滩文化以及含山历史文化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可行路径。博物馆馆长苏洋、办公室主任石晶玉及展陈部主任蒋盼盼参与交流。 图为巢湖学院实践团与含山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座谈会现场 史前文明印证多元一体格局 在凌家滩遗址专题展厅,5500年前的玉器、祭祀遗迹和聚落布局生动展现了长江流域早期文明的辉煌。团队成员重点观察了体现先民精神信仰的“中华第一玉龙”和象征权力融合的玉璜组合。“这些礼器跨越时空传递着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特质”,讲解员指着双联玉璜阐释,“不同部落通过玉器交换形成文化认同,正是史前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证。” 图为讲解员为实践队员讲解凌家滩遗址 “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联合互动赋予文物新的心跳 座谈会上,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苏洋馆长特意介绍了馆内陈设的“临时展厅”:会定期更换的该展厅的陈设主题,丰富博物馆的展览。特别介绍了2024年3月17日,由含山博物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联合主办的《青色草原·多彩家园——博州博物馆民俗展》。此次联合展厅旨在推动两地文化交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族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历史。并且苏洋馆长也表明,在今后的发展规划中,也会努力做更多的创新尝试,发挥博物馆这一平台在促进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 多元实践活化传统文化基因 办公室主任石晶玉在座谈会上还提到博物馆创新实践活动,通过“非遗+”模式串联多元主体,让文物精神融入当代生活。博物馆联合县医院推出“传承中医药文化”活动制作手工香囊免费发放给参与者;元宵节举办特色的元宵节文化活动,通过做花灯、猜灯谜让民众们感受浓厚的节日氛围;春节期间围绕“博物馆里过大年”主题,博物馆联合县书法协会开展义写春联文化服务等一系列特色活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图为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员的合影 本次实践调研团队通过文物实证与创新实践的双重解码,揭示出凌家滩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层启示:当双联玉璜的古老榫卯化作今日香囊的缝合针脚,当史前祭祀火种点亮各族共制的元宵彩灯,五千年的文明基因正转化为具象的团结纽带。(通讯员:钱思涵 付加佳 金辉;供图:张敏皓 郜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