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5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吴鑫 - 小 + 大
(通讯员:吴鑫)为引导青少年了解历史、传承奋斗精神,7月4日下午2点,由徐竟超、王恒依担任负责人,闫仕浩、周文淼、郭星娴、钱俊海等6名青年志愿者带领的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铁脉薪传团队,走进蓝湖郡社区,为辖区内的小朋友们开展了一场以“致敬铁道兵:红色铁道故事会”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通过生动讲述与互动交流,让孩子们深刻感悟铁道兵精神的内涵与力量。 宣讲中,宣讲成员用详实的史料与鲜活的细节,还原了铁道兵群体的奋斗历程。他们介绍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铁路建设成为连通各地、推动发展的关键。1948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肩负起了这项艰巨的使命。在那个缺乏大型机械的年代,铁道兵战士们凭借铁锹、洋镐、钢钎等简陋工具,在崇山峻岭间开启了“徒手筑路”的壮举。 图为铁脉薪传成员为社区儿童进行讲解(图片来源:宣传部) “夏天,他们顶着40摄氏度的高温,在毫无遮挡的山头上作业,皮肤被晒得黝黑脱皮,却没人喊一声累;冬天,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中,他们冻得手指僵硬,仍紧握钢钎凿向冻土层;遇到湍急的河流,为了抢工期,战士们直接跳进刺骨的水中搭建桥墩基础;面对坚硬的岩石层,他们反复测算、谨慎操作,用炸药一点点开辟通道……”团队成员的讲述让孩子们听得入神、专注。 随后,团队成员重点讲述了襄渝铁路背后的故事。“孩子们知道吗?正是因为襄渝铁路的通车,才有了后来的十堰车城。"志愿者指着窗外的城市景象说,铁路贯通后,大批建设者沿着铁道兵开辟的道路来到这里,建起了现代化的汽车工厂,昔日的荒山变成了如今繁华的工业新城。如今在十堰市档案馆里,还保存着铁道兵使用过的铁锹、安全帽,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物件,正是那段奋斗历史的最好见证。 “每一根枕木都承载着奉献,每一寸铁轨都镌刻着担当。”他们告诉孩子们,虽然铁道兵部队在1984年集体转业,成为历史,但他们修建的上万公里铁路至今仍在服务国家发展,他们留下的“艰苦奋斗、志在四方”精神,更是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提问:“铁道兵叔叔们不怕危险吗?”“现在的铁路建设是不是更先进了?”团队成员一一解答,并鼓励孩子们:“铁道兵叔叔们用坚持和勇气创造了‘不可能’,希望你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像他们一样,遇到困难不退缩,用努力书写自己的成长故事。” 图为蓝湖郡儿童与志愿者进行互动(图片来源:宣传部) 蓝湖郡社区负责人表示,本次宣讲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了历史,感受到了老一辈建设者的精神力量,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参与活动的家长也纷纷点赞:“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让孩子知道今天的便利生活来之不易,也学会了珍惜与感恩。” 图为铁脉薪传团队合影(来源:宣传部) 据悉,本次活动是该实践团队开展的第六次主题实践活动,旨在通过走进社区、贴近青少年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奋斗精神。未来团队将继续挖掘更多历史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将铁道兵精神传递给更多群体,让更多人看到铁道兵的故事,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上一篇:湖南师范大学“苍洱寻迹承古韵 云岭访俗绘篇”队赴兰坪开展性教育进课堂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