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小白杨”实践团:以“星”为媒,点亮童心,青春科普润无声

时间:2025-07-0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严佳,何晴晴,高惠佳 - 小 + 大

7月5日,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小白杨”实践团跨越千里,走进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白杨坪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星空第一课”天文科普活动。活动以“强化乡村科普服务”为导向,通过沉浸式课堂与动手实践,为乡村儿童打开宇宙探索之门,彰显了新时代青年服务乡村教育的使命担当。

星槎横渡启蒙海,光尘栖满求知瞳

实践团成员将教室变成“临时天文台”,将三维太阳系模型铺展在小朋友面前实践团成员将教室变成“临时天文台”,将三维太阳系模型铺展在小朋友面前。模型以精准的比例缩小,呈现出太阳系八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转的真实场景,生动地模拟了天体运动的奇妙过程。太阳位于中心,是整个宇宙的光源,每一颗行星都按照实际轨道比例布置,清晰地展示了它们的运行轨迹。模型还特别标注了行星的名称和一些基本特征。实践团成员还为模型配备了互动式讲解设备,通过触摸屏幕,孩子们可以获取每颗行星的详细信息,包括大小、轨道周期、表面温度等。孩子们围在模型周围,好奇地观察着每一个细节,这种沉浸式的体验让他们仿佛置身于浩瀚宇宙之中,探索着未知的奥秘。

图为实践团成员调试虚拟星空图(实践团成员刘志翔摄)

童心筑梦宇宙间,巧手拼装探天机

实践团成员向每位学生分发了日地月模型制作材料。孩子们专注地投入模型组装,教室内只听见材料拼接的细微声响。同学们严格按照指导步骤操作,先用砂纸打磨部件接口,再依次固定太阳、地球和月球模型。制作过程中,不少学生反复调整地轴倾角。他们仔细研究图纸,不时互相传递工具,动作虽稍显生疏,但专注投入。遇到困难时,孩子们会主动向实践团成员求助,实践团成员则耐心指导。

经过持续协作与调试,首个小组的机械模型完成拼接并顺利运转。孩子们通过旋转模型把手,观察地球公转与月球自转的同步运动。当看到模型准确演示出日食形成过程时,多名同学立即举手向指导老师求证观察结果。实践团成员借机讲解了相关天文知识,通过孩子们亲手操作和观察,不仅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协助孩子拼接模型 严佳摄

乡村科普燃童趣,天体模型启智行

在一堂精彩的科普课程结束时,实践团宣布课程结束的消息传来,教室内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尽管课程已结束,孩子们依然意犹未尽,纷纷聚集在模型前,继续观察天体运行的奥秘。许多学生主动向实践团成员请教潮汐的形成原理和四季变化的原因,课堂气氛依然热烈。

此次科普活动通过实体模型的生动演示,将抽象的天文知识转化为可视化的内容,令孩子们的学习更加直观、易懂。实践团成员凭借扎实的天文专业知识,结合模型的运作,进行了系统且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们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认知体系。通过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了天文学的魅力,也在实践中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这种实践性科普模式有效促进了乡村青少年科学素养的提升,为乡村科普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上,实践团成员们以他们深厚的专业素养与耐心的指导,将天文知识转化为触手可及的立体模型与光影展示,让孩子们在凝视行星轨迹时眼含星光,在触摸星环模型时指尖发烫,在星云投影中徜徉。每一个专注的身影,都似乎是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跳动的希望火种。今天种下的科学种子,必将在时代的沃土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图为孩子们制作完模型后观看星球视频 陈浩野摄

随着这些乡村少年对宇宙的好奇心与热情不断滋长,他们将成为新时代的栋梁之材,推动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成为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而实践团成员们也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以青春的热血滋润乡村沃土,让科学的星光照亮每个角落,共同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与科技强国的壮丽篇章。(通讯员:严佳,何晴晴,高惠佳

上一篇:红翼擘画南乡数字韵 金橘智启云端振兴途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