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听钧无声 拾遗有道:河南医药大学学子探秘禹州钧瓷

时间:2025-07-0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郭叶子 - 小 + 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河南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积极响应团中央"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精心组建了一支由15名师生组成的"钧瓷文化探研团",于2025年7月2日至4日奔赴"中国钧瓷之都"——河南禹州,开展以"听钧无声 拾遗有道"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沉浸体验、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全方位解码钧瓷文化传承密码,探索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路径,让千年非遗与青春力量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走进钧瓷圣地:触摸千年窑变的艺术传奇

7月2日,团队首站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中国钧瓷文化园。这座占地300余亩的文化园区,集钧瓷研发、生产、展示、体验于一体,是了解钧瓷文化的第一课堂。在景区金牌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开启了这场文化寻根之旅。

在钧瓷历史展览馆,一件件跨越千年的钧瓷珍品令队员们叹为观止。从唐代的"黑釉彩斑"到宋代的"官窑极品",从元明的"民窑粗器"到当代的"艺术创新",钧瓷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特别在宋代钧官窑展区,"出戟尊""鼓钉洗"等宫廷御用瓷器以其"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釉色变化,完美诠释了"黄金有价钧无价"的收藏价值。而当代钧瓷大师孔相卿的《盛世祥瑞鼎》等创新作品,则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的完美融合,其独创的"铜系青蓝釉"技术更让钧瓷釉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奇幻效果。

对话非遗传承人:探寻守正创新的传承之道

团队同样有幸专访了钧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赵洋大师。谈及钧瓷技艺最震撼的体验,赵洋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跳刀工艺,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钧瓷的跳刀工艺,又称“跳刀纹”或“飞刀纹”,是中国古代陶瓷装饰技法中的绝技之一,起源于唐代,兴盛于宋元,如今成为钧瓷标志性的非遗技艺。是以刀为笔、以坯为纸,通过匠人手腕的精准抖动,在旋转的泥坯上刻画出富有韵律的肌理,堪称“旋转中的刀尖芭蕾”。

团队成员张泽林同学提问:"在机械化生产的冲击下,手工钧瓷如何保持竞争力?"赵洋的回答发人深省:"机器可以做出一模一样的杯子,但做不出钧瓷的灵魂。我们要做的是将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连接起来,让钧瓷不仅是摆在博物馆的文物,更是能走进千家万户的生活艺术品。"这番话为团队后续的文创开发提供了重要启发。

体验匠心工艺:在泥与火中感悟匠人精神

7月3日,团队深入禹州陶行知文创工厂,开展沉浸式工艺体验活动。这座由老厂房改造的文创基地,完美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是禹州钧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

在拉坯体验区,当地老师亲自示范钧瓷制作的核心技艺——手拉坯成型。只见一块普通的泥团在他手中旋转、拉升、塑形,短短几分钟就变成一个线条优美的花瓶胚体。老师边示范边讲解道,"拉坯讲究'心手合一',左手控制转速,右手把握力度,泥的干湿、手的温度都会影响成型效果。"

队员们跃跃欲试,但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平立冉同学在尝试时,泥团多次坍塌变形。"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需要多少年的练习才能达到大师的水平啊!"她感叹道。老师笑着鼓励:"我学徒时每天要拉坯上百个,三年才能出师。做钧瓷没有捷径,就是'一遍功夫一遍巧'。"

寻访神垕古镇:在历史街巷中聆听钧瓷故事

7月4日,团队来到有"活着的钧瓷博物馆"之称的神垕古镇。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镇,至今保留着完整的钧瓷产业生态,老街两侧的明清建筑中,老窑口、作坊、店铺鳞次栉比,仿佛时光在此停滞。

漫步在由钧瓷碎片铺就的"瓷片路"上,队员们探访了保存完好的"义兴公"老商号。这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四合院,前店后坊的格局完整展现了古代钧瓷的生产销售模式。斑驳的砖墙上,"钧瓷世家"的木匾依然清晰可辨,后院的老窑炉虽已停火百年,但窑壁上厚厚的釉泪仍诉说着往日的辉煌。

团队还开展了问卷调查和街头访谈,共收集有效问卷200余份。调查显示,80%的年轻人对钧瓷文化"感兴趣但了解不深",65%的受访者认为"钧瓷产品价格偏高",而超过90%的当地手艺人担忧"传统技艺后继乏人"。这些数据为团队后续的钧瓷推广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这次实践让我们跳出了书本,真切触摸到了传统文化的脉搏。"队长在总结会上感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更要成为'创新者'和'传播者',让千年钧瓷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团队指导老师表示:"这次活动是学校'专业+文化'实践模式的成功探索。未来我们将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让更多青年学子参与到非遗保护中来,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钧瓷文化正成为禹州文旅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河南医药大学学子用脚步丈量文化厚度,用智慧探索创新路径,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这支年轻的团队将继续深耕非遗沃土,让钧瓷这一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河南医药大学:郭叶子)


上一篇:淮北理工学院能源材料与化工学院赴濉溪县探寻古法酿酒“活化石”团队实践活动综述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