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李承霖 - 小 + 大
清晨七点,明德小学教学楼的走廊还一片寂静,湖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青青萌芽”实践队的队员们已在教室忙碌起来。他们小心翼翼调试着用塑料瓶、纸板、磁铁自制的教具,为即将开始的“物理科普实验”课堂做准备。“老师!我还想做刚才那个‘吸纸屑’的瓶子!”课间,办公室瞬间被兴奋的小身影挤满,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科学实验的渴望。这一刻,“青青萌芽”的队员们真切感受到,这趟为期25天的阳新排市镇之行,远不止于传授知识,更是一场运用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专业所长,在乡村孩子心中点燃好奇火种、筑造科学童梦的实践。 “专业赋能”:物理电子的奇妙课堂点燃好奇心 如何将大学里的物理知识,“翻译”成乡村小学课堂上的神奇体验?这是“青青萌芽”实践队的核心课题。依托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的专业背景,并联合湖北师范大学中学科学教育协会集智攻关,队员们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趣味化”、“生活化”、“体验化”的科普课程。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他们的创造力被激发:矿泉水瓶、吸管、纸杯、气球、洗洁精……这些身边寻常物,经过巧妙组合,变身为揭示科学奥秘的钥匙——“吸尘器”、“空气炮”、“水果电池”、“纸杯传声筒”、“简易电动机”。 “看!纸屑飞起来了!”在“简易吸尘器”实验课上,当队员用自制的塑料瓶装置吸起碎纸屑时,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惊呼。四年级的钟思媛第一个冲上讲台,小手紧张又期待地接过“吸尘器”,轻轻一晃,成功吸起纸屑的瞬间,他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下课后,意犹未尽的孩子们追到办公室,踮着脚尖问:“老师,下午还能做实验吗?” 科普课的精髓,在于唤醒好奇而非填鸭知识。队员们更注重引导孩子们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动手验证。短短几天,孩子们的变化令人欣喜:从最初对物理概念的懵懂,到主动围着老师追问“为什么瓶子能吸气?”“电池怎么让灯亮?”,科学思维的“萌芽”正在破土而出。 “心灵共振”:课上课下的温情纽带 支教的温度,不仅在于课堂的四十分钟,更流淌在点滴陪伴中。队员们利用课间、放学后的时间,主动与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家庭(特别是留守儿童情况)、爱好和小心事。“我最喜欢小余老师啦!”“我爸爸妈妈在浙江,暑假才能回来……”孩子们纯真的话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 为了更好地走近学生、给予更有针对性的关怀,实践队已将家访列入重要日程,计划在后续的休息日走进学生家庭。队员们深知,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成长环境,才能真正理解他们的需求。这份走近家庭的计划,承载着队员们希望传递更多温暖的期待。 课堂内外建立的信任,正悄然改变着氛围。孩子们在课堂上越来越敢于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也更洪亮、更自信了。为了架起家校沟通的桥梁,各班级迅速建立了家长微信群。队员们及时在群里分享课堂精彩瞬间和学习动态,让远方的父母也能“看见”孩子的笑脸与进步,为留守家庭搭起了一座温情的“云桥梁”。家长们一句句“老师辛苦了”、“谢谢分享”的回复,是对队员们付出的最好肯定。 “乡土认知”:触摸真实,思考未来 初到明德小学,教室里的空调和多媒体设备让队员们有些意外——乡村学校的硬件条件比想象中好。 经验丰富的本地教师和课堂上积极的回应,也展现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几天的亲密接触,让队员们洞察到更深层的需求。 孩子们对“萌芽看世界”和“物理科普实验”课表现出的超高热情,与他们相对薄弱的英语基础形成鲜明对比。 这清晰地指向一点:这里的孩子们对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有着强烈的渴望。这也让队员们更加明确了后续教学和计划中家访的重点方向——点燃兴趣,拓展认知边界。 实践是成长最快的课堂。面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差异化需求,如何把复杂的物理原理讲得生动有趣?队员们不断打磨教案、调整教法。“我刚才的‘空气炮’课效果太棒了!学生们眼睛都瞪圆了!”一位队员课后兴奋地分享,疲惫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从略显生涩到逐渐从容,队员们的教学技能在实践中飞速提升。他们对乡村教育的理解,也从模糊的概念变成了具体可感的责任与挑战,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不断深化。 “萌芽绽放”:初结硕果,续写希望 短短几天的辛勤耕耘,“青青萌芽”的实践已初显成效:实践队覆盖了明德小学从幼儿园到六年级的221名学生,累计开设“萌芽看世界”和“物理科普实验”两大特色课程共14课时,并创造性地利用身边材料自制了“吸尘器”、“空气炮”、“简易音响”等十余件趣味教具。最令队员们欣喜的是孩子们的反应——他们每天都在热切地追问“今天有实验课吗?”,眼神中满是对科学探索的期待;与此同时,在实践队员的耐心辅导和督促下,孩子们的暑假作业也完成得更加认真和高效。明德小学陈校长对实践队的付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湖北师大物电学院‘青青萌芽’带来的课程新颖生动,极大地激发了我校学生的科学兴趣,是非常宝贵的教育资源补充!”这些积极的反馈,是队员们前行路上最温暖的动力。 25天的支教时光有限,但“青青萌芽”播撒的种子将持续生长。实践队已决定,活动结束后将建立长期联系平台,定期为明德小学的孩子们推送精选的科普视频和简易家庭物理实验教程,让科学的火种在线上继续传递,守护这份被点燃的好奇心。 夕阳为校园镀上金边,孩子们背着书包雀跃归家的身影渐行渐远。“今天的课结束了,但感觉才刚刚开始……”一位队员轻声感叹。回望这几天的点滴,“青青萌芽”的队员们更深切地体会到:支教,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希望的播种、梦想的点燃、青春的淬炼。正如实践队口号“萌芽初醒沐朝阳,支教同行筑梦长”——每一个乡村的孩子,都是充满潜力的“萌芽”,即使身处乡村,也应沐浴在科学与关爱的“朝阳”之下。看着乡村教育日益向好的发展图景,“青青萌芽”实践队的青春力量,将始终与这份蓬勃的事业同行,为助力乡村教育蓬勃发展、托起更多科学梦想,贡献自己持续的光和热。(通讯员:李承霖) |
上一篇:江西财经大学红色走读队:寻“金”辉映赤心,传薪火燃赣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