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文化| > 文章 当前位置: |红色文化| > 文章

追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基因:云南大学学子返家乡积极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17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曾湘雨 - 小 + 大


为讲好家乡红色故事,在追寻先辈足迹中传承革命薪火,8月14日至8月15日,“湘音传红,青春归乡”云南大学暑期实践团队,带着对故土红色历史的敬畏与热忱,正深入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以脚步丈量红色土地,用乡音串联革命记忆,火热开展着一场意义非凡的实地走访。

图为 队员们的身影穿梭在耒阳街巷

图为 《耒潮》红色雕塑

暑期实践团队的第一站便定格在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烈士陵园。

穿过陵园庄严肃穆的大门径直往里走,一尊硕大的红色雕塑《耒潮》赫然矗立。这尊以赭红色为主色调的雕塑,如同一股奔涌的红色浪潮,将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凝固在青铜之上。近观其表,肌理间藏着岁月的刻痕 —— 战士们的衣褶被炮火熏染得厚重,枪身的纹路里似还嵌着战场的砂砾,就连飘扬的旗帜边缘,都雕刻出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动感。而队员们更在深入了解中知晓,《耒潮》不仅是眼前这尊震撼人心的雕塑,更是湘南起义时期一份振奋人心的宣传机关报。当年,一张张带着油墨香的报纸穿越战火,将革命真理与必胜信念传遍耒阳大地,成为唤醒民众、凝聚力量的精神号角。

图为 团队成员驻足仰望《耒潮》雕塑

在烈士陵园的《耒潮》红色雕塑前,队员们静静伫立,目光追随着雕塑上冲锋的身影与飘扬的旗帜,彼此间轻声交流,一遍遍回溯雕塑背后的革命故事。

图为 团队成员认真学习先辈事迹

第二站是培兰斋。培兰斋坐落于湖南省耒阳市中心,是一座具有深厚革命历史底蕴的清代建筑。1928年,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策划和指挥了著名的湘南起义,使培兰斋成为中国共产党武装斗争史上的重要见证地。

图为 培兰斋展览馆文物

作为湘南起义的指挥部之一,培兰斋不仅是军事决策的中心,更是革命火种播撒的起点。朱德曾在此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制定起义战略,为后续井冈山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这里已被列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物、复原场景和图文展陈,生动再现了那段峥嵘岁月。

图为 团队成员与游客互动

在培兰斋参观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与前来参观的当地小学生进行了亲切互动。在交流过程中,团队成员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小学生们讲述了湘南起义中"一根扁担"等革命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声。

对实践团队成员来说,这次实践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与孩子们的交流中,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传承红色故事的责任与意义,也让自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更加具象化。同时,这种互动也让红色文化在代际传递中焕发出新的活力,让湘南起义的精神在耒阳这片土地上不断延续。

图为 团队成员合影留恋

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寻根,更是一次思想淬炼。通过此次红色资源实地走访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体会到:那些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名字从未远去,那些回荡在纪念馆里的故事依旧滚烫,正是无数先辈用热血与信仰浇筑的精神丰碑,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方向。未来,团队成员们将带着这份红色初心,继续讲好家乡故事,传播革命精神,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书写属于他们这代人的青春答卷。(作者:曾湘雨)

上一篇:南京审计大学“红脉寻光”团队红色场馆专项实践助力革命薪火传递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