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5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卢昌仙 黎永兰 蔡靖宇 朱旭国 - 小 + 大
8月19日,由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师生组建的“红烛师光”实践团队走进江西井冈山,参加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管理中心组织的2025年“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行动,围绕“井冈山红色市场需求预测与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研究"这一核心课题,开展为期8天的专题调研实践。 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广场合影 张紫晗 供图 深悟井冈精神,积蓄奋进动能 感悟井冈山精神,是心灵的共鸣、思想的对话,更是精神的淬炼。团队以多元形式为载体、从多维视角为切入,循着先辈足迹回溯峥嵘岁月,在红色历史中汲取养分,于革命精神里体悟初心。 深学《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悟内涵:课程以“历史为何选择了井冈山;历史怎样成就了井冈山;新时代如何回望井冈山”三个深刻命题为切入点,从地理环境、群众基础等客观条件,解读井冈山成为革命摇篮的必然;从精神传承的角度,引导学员思考如何在新时代用井冈山精神赋能青年成长与社会发展。 《井冈山斗争与井冈精神》专题教学留影 张紫晗 供图 回溯“三湾改编”历程强认知:随着授课教师罗曦回溯改编始末,成员们了解到起义部队曾面临的困境,以及“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三项决策的重要性,直观感受队伍从涣散到凝聚的蜕变。大家深刻领悟到党的坚强领导是革命成功的根本保障,也为后续课题研究积累了鲜活历史素材。 “三湾改编”课上制作班旗留影 张紫晗 供图 歌声中的红色记忆:西北师大“红烛师光”实践团的成员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随着旋律齐声高唱。从饱含军民深情的歌词,到振奋人心的节奏,大家将对革命先辈的敬仰、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都融入到嘹亮的歌声中,用青春之声传递着对百年红色精神的传承与坚守。 实践团成员齐唱红歌留影 张紫晗 供图 草鞋里的红色传承:学编红军草鞋”体验活动中,实践团成员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跟随当地讲解员学习编织技艺。老党员讲述着当年红军在寒冬腊月里,踩着百姓连夜赶编的草鞋翻山越岭、浴血奋战的故事,“一双草鞋一颗心,军民鱼水情意深”的红色佳话在指尖的劳作中变得愈发鲜活。成员们专注地调整着草绳的松紧,感受着革命年代物资匮乏下的坚守与智慧,更从一针一线中体会到军民互助、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内涵。 亲身体验编草鞋留影 张紫晗 供图 红军的一天:“红军的一天”主题实践活动中,成员们沉浸式体验革命年代军民生活。清晨,大家背负行囊在山林间急行军,于崎岖山路中体会红军长征的艰辛;午后分组行动:拾柴生火,制作红军餐,在炊烟中品味艰苦岁月的质朴;走进田间帮农户收割浇灌,以汗水践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传统。走访村民家庭,听老人讲军民互助往事,看老区新房林立、产业兴旺的新貌,在今昔对比中深悟“军民鱼水情”的底蕴与红色土地的时代变迁。 在老乡家聊天留影 张紫晗 供图 祭奠井冈英烈:大家整齐列队,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敬献花圈、整理挽联,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致以最沉痛的哀悼与最深切的缅怀。“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鲜红的团旗指引下,成员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铿锵有力的誓词在陵园上空久久回荡。闪耀的团徽凝聚着青春力量,铮铮誓言中,革命初心愈发坚定,红色信仰在心灵深处扎根生长。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前缅怀英烈 张紫晗 供图 探访革命后裔,回望先辈足迹 当学习党史的篇章在井冈山徐徐展开,听革命后代讲述那段峥嵘岁月,无疑是最为生动、最为感人的课堂。实践团成员不仅有幸参与了由革命后人主讲的专题讲座,在珍贵实物与深情讲述中触摸历史温度,更通过这些鲜活的分享,深入领略了红色历史的丰富内涵与革命精神的磅礴力量。 在专题讲座中,芦继兵、刘航两位革命后人以家族珍藏的老照片、书信等实物史料为引,深情回溯革命先辈在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每一个鲜为人知的细节、每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都如同历史的见证,让历史书本中的革命叙事变得触手可及,让团队成员深刻理解了革命先辈“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境界,更真切感受到红色基因在血脉中的代代相传与时代责任。 “要怕,就不会出来干革命。要怕,就不会扛起枪打反动派!”那段在苦难中坚守信仰、用热血铸就丰碑的峥嵘岁月,那种炳若日星、生生不息的伟大精神,须被永远铭记与传承。 芦继兵老师讲述过程留影 张紫晗 供图 轻抚红色印记,忆当年烽火岁月 当追寻红色足迹的实践在井冈山逐步深入,走访革命遗址、触摸历史印记,无疑是感悟初心使命最直接、最深刻的课堂。 实践团成员循着革命先辈足迹,先后走访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朱毛旧居、八角楼、黄洋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等红色遗址。在斑驳的墙壁、陈旧的器物与泛黄的史料中,革命先辈的奋斗身影愈发鲜活,历史抉择的智慧愈发闪耀。成员们怀着崇高使命感梳理史料细节,以深厚情怀挖掘遗址背后的动人故事,将个人思考与革命精神深度融合。 “一盏油灯照征程,半条棉被暖人心”,从八角楼油灯见证的节俭坚守,到黄洋界炮声蕴含的斗争智慧,每一处遗址都是一部立体的党史教材,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的深深扎根,以及革命精神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那些在苦难中挺立、在绝境中开拓的峥嵘岁月,那种坚定执着、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须被永远铭记与传承。 八角楼合影留念 张紫晗 供图 讲述井冈峥嵘党史,传承红色精神火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数学与统计学院本科生第五党支部支部书记周宇以《从“一根灯芯”到“八项规定”百年党史中的党风建设》为题讲授专题党课,带领师生回溯党的百年作风建设脉络。党课开篇引用孔子“政者,正也”与顾炎武“激浊扬清”理念,阐释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自我革命的品格。 八角楼的油灯、西柏坡的规矩、改革年代的整风、新时代的八项规定……从井冈山时期毛泽东以一根灯芯油灯坚守节俭,到不同历史阶段作风建设的接续推进,党课系统梳理百年历程,生动展现“全面从严治党、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的决心。 师生在红色精神的浸润中深刻认识到,优良作风这一红色基因的坚守传承,正是对“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井冈山精神的时代诠释,铸就了风华正茂的百年大党。 专题党课宣讲留影 张紫晗 供图 情暖井冈教育路,共筑育人新梦想 实践团一起走进神山村,与村委领导围绕乡村振兴开展深度座谈。村委领导介绍,神山村依托红色底蕴发展文旅产业,但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青少年红色文化启蒙不足的问题,制约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团结合师范专业优势,提出“教育赋能+红色传承”帮扶思路,计划组建支教小队开设特色课程,以“红烛精神”助力神山村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 实践团与村委会领导交谈留影 张紫晗 供图 为期8天的井冈山实践中,西北师大“红烛师光”实践团以专题研学悟精神、访遗址听故事溯初心、入山村支教传温情,在红色热土上完成了一场沉浸式的初心淬炼。团队将专业思维融入红色调研,为“红色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化”课题积累鲜活素材,更让“红烛精神”在老区落地生根。成员们表示,将带着井冈记忆与实践收获,持续传承红色基因、践行教育初心,让青春在奉献中绽放光彩。(作者:卢昌仙 黎永兰 蔡靖宇 朱旭国) |
上一篇:烽火邮路传薪志,抗战精神续华章 ——西安邮电大学赴陕西西安“烽火邮路传薪火,抗战精神续新篇”实践队开..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