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5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陈伟琦、周啸远 、丁怡、洪欣宇、张睿迪 - 小 + 大
2025年7月15日,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时光志愿服务队的19名同学从苏州出发前往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寨英镇完小,开始了他们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生活。 此次支教活动遵照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的 “强大思政引领力” 指示,响应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号召,旨在将红色教育与乡村儿童身心成长深度融合,以红色精神滋养乡村儿童的心灵,助力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远大理想。为此,志愿者们将通过精心设计系列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把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改革开放精神等红色基因根植于孩子们心中,让红色力量在乡村校园绽放光彩。 红船映初心:信仰之花悄然绽放 “谁能告诉老师,我们胸前的红领巾代表着什么呀?”“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一个小姑娘用清脆的声音答道。志愿者笑着点头:“那你们知道红领巾的颜色是怎么来的吗?” “老师说过,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 “是的,这抹红色,源自百年前的那艘红船……”志愿者缓缓讲述起中共一大的故事,将孩子们带向遥远的1921年,他们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那个改写中国命运的瞬间。“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的誓言在教室里回响,原本活泼闹腾的孩子安静下来,稚嫩的脸上满是专注,摸着自己的胸膛,好似能听见心跳声和百年前的誓言共振——这是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志愿者的目光落在那个最先回答问题的小姑娘身上“你愿意让这红色在胸前继续发光吗?”小姑娘用力点头:“我愿意!因为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志愿者上前将红领巾绕过她的颈间,熟练地打了一个工整的结——鲜红的三角巾垂在胸前,与孩子眼中的光交相辉映,像极了红船破开晨雾时,那道穿透黑暗的光。 长征铸精神:坚韧之志熠熠生辉 “如果雪山的寒风刮过脸颊,草地的泥潭吞噬双脚,你们能坚持走下去吗?” 屏幕上,红色的长征路线图宛如一条赤色巨龙,从瑞金蜿蜒至会宁。随着视频的推进,遵义会议旧址的煤油灯在暗夜里摇曳,泸定桥的铁索在湍急的大渡河上晃动。“大家知道吗?贵州也是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块重要拼图,‘四渡赤水’的故事就发生在这片热土上。” 为了让孩子们更直观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重走了“赤水河”:用几张折半的A4纸模拟成老百姓为红军战士架成的木桥,随着志愿者的口令,孩子们踩着窄窄的“木桥”小心翼翼地渡河——有的踮着脚尖保持平衡,有的在后面伸手搀扶差点摔倒的同伴。短短几步“河面”,孩子们走得全神贯注,小脸上写满了紧张与认真。 “红军叔叔太厉害了,他们一直坚持着!”“刚才要是没有你拉我,我就掉进‘河’里了!”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着游戏感受,“坚持”与“团结”成了高频词。《七律·长征》的朗诵声回荡起的那一刻,长征精神如星火燎原,在孩子心中悄然埋下了勇毅前行的种子,让这段跨越时空的精神史诗绽放出永不褪色的光芒。 春风拂大地:改革之果累累盈枝 安徽凤阳小岗村的老照片里,18个红手印格外醒目。“就是这些手,按下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粒种子。”随后,画面从皖北乡村跃动至南海之滨:1985年深圳滩涂的芦苇荒凉景象,与2022年林立摩天楼宇的繁华盛景形成强烈对比,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老师,我妈妈就在那打工,她说那的楼比山还高呢。”蓝衣服的孩子指着屏幕兴奋地说道。随着志愿者的讲解,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开山炮响仿佛在耳畔回荡,浦东陆家嘴的霓虹与当年的农田影像交替闪现。从“分田到户”唤醒沉睡的土地生机,到特区工厂流水线让琳琅满目的商品走向千家万户,志愿者娓娓道来的改革故事让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吃的米、玩的玩具,都藏着改革的故事!” 红星照前路:信仰之歌久久回响 “咔擦、咔擦”,随着剪刀与红纸碰撞,一枚枚红星在孩子们的手中逐渐成型。“你们看见手里的红星会想到什么?”“天安门上有红星!”“红军叔叔的帽子上也有!”孩子们纷纷讲起自己的答案。随后,志愿者向大家分享了红星背后的故事,孩子们也因此认识了一位对红星怀有深厚感情的小英雄——潘冬子。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志愿者领唱的歌声应和着铿锵的节拍,激荡出昂扬的力量。孩子们嘹亮的歌声在教室回荡,穿过了窗棂,仿佛与百年前的革命先辈隔空对话。如今,红星不再佩戴在帽前,但却永远闪耀在中国人民的心中。 从红船启航的初心微光,到长征路上的精神丰碑,从改革开放的时代巨轮,到红星闪耀的信仰旋律,红色课程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信仰、坚韧与传承的种子,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时光志愿服务队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体验、动人的旋律,让红色历史可触可感,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相信终有一天,这些种子会破土而出,长成支撑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作者:苏州大学心时光志愿服务队 陈伟琦、周啸远 、丁怡、洪欣宇、张睿迪) |
上一篇:西北师范大学:赴井冈山践“井冈情”,聚焦红色市场需求与资源优化建模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