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5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闽南理工学院:红韵青锋队 - 小 + 大
2025 年 7 月,一支怀揣着对革命先烈无限崇敬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小队,踏上了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的红色土地。她们先后走进李子芳烈士纪念馆、卢厝红色教育基地和董云阁烈士故居,展开了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深入了解石狮地区的革命历史和英烈事迹,进一步激发队员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让红色精神在青春力量中得到传承与弘扬。 7 月 5 日,红韵青锋队首先来到了永宁镇子英村的李子芳烈士纪念馆,开展缅怀先烈、传承红色精神活动。这座 2004 年 8 月揭馆的建筑,占地 10 亩,包含陈列馆、烈士雕像等四个部分,建筑面积 400 平方米,作为八闽大地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它见证了李子芳烈士为革命事业奋斗的光辉一生,年均接待超万人次。实践小队的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深入了解了李子芳烈士的革命历程和精神内涵。 步入馆内,“少年归侨、投笔从戎” 等八个主题展区依次呈现,通过丰富的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搭配军装、手稿及历史影像,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们了解到,这位从菲律宾归国的闽籍志士,1932 年参加红军,历经反 “围剿” 和长征,1937 年任新四军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41 年皖南事变后被俘,狱中任中共秘密支部书记,组织越狱,1942 年就义,年仅 32 岁,他的事迹在八闽儿女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馆内 30 多种相关书籍、300 多条网络记载,让这段厚重的历史更加可感,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李子芳烈士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担当。 离开李子芳烈士纪念馆,2025 年 7 月 6 日,实践小队来到了石狮市锦尚镇卢厝村。这片浸润着革命鲜血的红色热土,从未因岁月流逝而褪去荣光,队员们在卢厝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活动,让红色传承在青春力量中焕发新活力。作为石狮市革命基点村,这里孕育了 1933 年春诞生的石狮地区第一个地下党组织 —— 中共卢厝支部,更以卢厝红色教育基地为载体,将坚守信仰、勇于斗争、团结群众的红色精神熔铸成新时代的精神灯塔,照亮着奋斗征程。 走进基地,“坚守初心担使命”“狮阵雄风抒壮志”“砥砺奋斗新时代” 三大展区,用老照片、实物与复原场景,队员们仿佛置身于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斗争。她们了解到,早期,卢明堂、卢斌郎等先辈在白色恐怖中播撒革命星火;抗日时期,卢厝狮阵以习武为掩护成为地下斗争力量;解放战争时期,村民们用热血延续抗争精神。每一件展品,都是红色精神的生动注脚,让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 如今,卢厝红色教育基地已成为凝聚奋进力量的精神高地。基地年均接待参观者超万人次,累计迎来 450 批次、2.5 万余人次,开展红色宣讲、沉浸式党课等活动逾 200 场次。从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到打造党建长廊,卢厝村让红色基因融入街巷之间。未来,这里将深挖史料、联动资源,让精神灯塔愈发璀璨,指引新时代奋斗者不断前行。 7 月 7 日,实践小队的最后一站是石狮市的董云阁烈士故居,她们怀着崇敬之心缅怀先烈,感悟红色精神的深刻内涵。这座中西合璧的洋楼建于 1929 年,占地 334 平方米,坐北朝南,顶楼仿古风楼独具特色。门楼 “沙堤传芳” 横匾,表明董氏家族源自永宁沙堤。作为董云阁烈士生活和投身革命的重要见证,这里承载着他为民族解放事业奉献的光辉记忆。 队员们了解到,董云阁 1908 年生于永宁镇菲律宾侨属家庭。18 岁时,他放弃优渥生活回国,投身革命。1926 年加入共青团,后转为中共党员,曾任厦门团市委书记等职,组织工人运动、领导厦门劫狱斗争。1932 年在厦门被捕,面对酷刑坚贞不屈,最终英勇就义,年仅 24 岁。他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践行了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与担当。触摸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耳边仿佛回荡着董云阁烈士在革命道路上的铿锵脚步声。她们被董云阁毅然放弃优渥生活、投身革命洪流的伟大抉择深深震撼,更为其面对敌人酷刑时坚贞不屈的高尚气节所折服。 此次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红色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大学生们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在石狮的红色地标中穿梭,每一处都留下了她们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精神的感悟。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锤炼品格、增长才干、勇担使命,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供稿:闽南理工学院:红韵青锋队) |
上一篇:红船映童心,红星照前路:苏州大学心时光志愿服务队让红色精神绽放寨英校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