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思梦 - 小 + 大
实践7月7日至7月13日,华中农业大学青年实践团队赴七处武汉红色纪念馆,通过参观旧址纪念馆、聆听解说等形式展开爱国主义教育学习活动。 武博寻红:初心永继 7月7日,实践团队前往武汉革命博物馆,瞻仰了该馆下辖的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等多个场馆。通过实地的探寻,红色历史的讲解,我们更加了解了党的建设初期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当同学们在阳光下与招手的毛泽东同志铜像面对面时,那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终于有了实感。 图 1:团队成员线下参观讨论武汉革命博物馆 高瑜歌摄 辛亥馆寻:薪火相传 7月8日,实践团队来到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场馆内设置了数个展厅,带我们一步步了解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的背景、经过及伟大意义。当同学们在孙中山先生的雕塑前驻足,当我们穿过刻满了近代以来的不平等条约石碑的走廊,99年前的烽烟穿过了历史的长河,永远年轻的革命者们与我们对视。 图 2:团队成员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大厅合影 路人摄 红馆探旧:探寻革命抉择 7月9日,团队探访了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这座矗立在江汉的纪念馆,见证了革命浪潮中心时期的武汉。简陋的桌椅、泛黄的文件,见证了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和独立的关键转变 。 图 3:团队成员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内参观 高瑜歌摄 八七星火:照亮征途 7月10日,团队到达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毛泽东同志在会上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为中国革命的前途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随着参观的推进,团队成员的脚步也越来越轻松——正如当时欣欣向荣的革命前途。 图 4:团队成员在武汉八七会议会址内参观 李思梦摄 工运丰碑:热血传承 7月11日,团队拜访了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古朴优雅的会馆内,陈列了工人运动时期工人们的住宿、办公和教育环境。作为大革命工人运动时期的“心脏”,该场馆记录着先辈们为劳工权益奔走呐喊的热血岁月,这份力量跨越百年,传递到了同学们面前。 图 5:团队成员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内参观 李思梦摄 江夏忠骨:精神永昭 7月12日,团队来到了位于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场馆内设有七个展厅,从武昌首义开始,一路讲述到迎接解放的革命历程。当我们驻足在那面铭刻有298位江夏革命烈士姓名的纪念墙前时,一股莫大的震撼涌上心头,革命精神如烈火般炙热了在场每一位同志的心。 图 6:团队成员在江夏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参观 李思梦摄 二七铁痕:英魂永驻 7月13日,团队来到了社会实践的最后一站——武汉二七纪念馆。该纪念馆是为了纪念震惊中外的“二七大罢工”而设立。场馆内展示了铁路工人的血泪史、铁路工人运动的历程、铁路总工会的成立、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二七惨案”等内容,反映了工人阶级对于自由、民主的向往。时至今日“二七精神”仍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图 7:团队成员在武汉二七纪念馆内参观 李思梦摄 结语 探访红色纪念馆绝不是走马观花地参观,而是一次深刻的爱国教育。通过丰富的内容表现形式:蜡像、情景演绎、文物陈列等方式,尘封的历史再次在同学们面前显现。在参观学习途中,同学们看到了有孩子、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爱国教育是一堂没有下课铃的终身必修课。同学们记住了苦难、领悟到了革命精神,对于未来前途命运的道路就有了更清晰的的方向。记住,就是最好的纪念。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李思梦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全体成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