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照亮乡村振兴路—西北师范大学“红烛师光”实践团红色研学纪实_|红色文化|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红色文化| > 文章 当前位置: |红色文化| > 文章

井冈山精神照亮乡村振兴路—西北师范大学“红烛师光”实践团红色研学纪实

时间:2025-09-0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黎永兰 - 小 + 大

2025年8月19日至8月26日,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红烛师光”实践团奔赴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为期8天的“井冈情·中国梦”暑期实践活动。通过理论教学、情景体验、入户劳动、实地访谈等多种形式,队员们深刻感悟井冈山精神的时代内涵,亲眼见证脱贫攻坚的辉煌成就,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脉动。

筑牢信仰之基:在革命圣地接受精神洗礼

实践团成员先后聆听《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三湾改编》等专题课程,依托史料与案例,系统学习了井冈山革命历史,深刻理解“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井冈山精神核心。情景教学中,队员们模拟“三湾改编”,自主设计班名、口号、班旗,选举支部书记,在互动中体会组织建设与信念凝聚的力量。

01实践团成员专注聆听《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专题课  张紫晗摄

《学编红军草鞋》实践课上,队员们亲手搓绳、编底、固定鞋扣,在稻草穿梭间触摸革命岁月的艰辛。“编草鞋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堂深刻的思政课”,一名“00后”队员感概道,“‘艰苦奋斗’不再是书本概念,而成了握在手里的信仰。”

02实践团成员在老师的指导下亲手编草鞋  张紫晗摄

党课走进八角楼:灯光下的回望初心

在井冈山革命旧址八角楼,实践团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地党课,简朴的房间内,队员们聆听周老师讲述当年的历史故事与思想火花。狭小空间、斑驳木桌、昏黄灯光,将大家带回到那个风雨如磐却信念如炬的年代。

“站在这里,才更懂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深意”,实践团成员表示,这堂沉浸式党课,让队员们对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与智慧、信仰与坚持有了更直观深刻的体悟,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与历史使命感。

03周老师在八角楼前开展党课  张紫晗摄

走进坝上村:灶台饭桌间体味脱贫攻坚

茅坪镇坝上村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徒步一小时山路完成“急行军”打卡,抵达老乡家后分工制作“红军餐”,红烧肉、清炒时蔬、炒鸡肉陆续上桌,一餐饭吃的格外香。

饭后,男生下地锄草,女生与老乡促膝长谈。老乡拿出手机,展示竹林、鱼塘、养殖场的丰收景象,“现在政策好,肯干就有奔头!”医疗、教育等民生保障更是让她感概:“日子过得踏实又舒心。”

04实践团成员与当地居民展开深入的访谈  张紫晗摄

探访神山村:红色旅游赋能乡村振兴

实践团赴茨坪镇神山村,围绕红色旅游与乡村振兴开展专题访谈。该村依托红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推出红军路体验、革命故事讲解、农家乐接待等项目,吸引大量游客。村里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村民收入稳步增长。红色文化成为滋养人心的“精神食粮”.

村党支部书记介绍:“我们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让游客留下来、让村民富起来。”如今的神山村,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形成了红色旅游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05实践团成员在村委会采访村党支部书记  张紫晗摄

赓续红色血脉:让井冈山精神照亮前行之路

一周的研学之旅,让队员们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深刻蜕变。从革命旧址的精神洗礼到乡村田野的实地感悟,井冈山精神不再是史料中的过往印记,而是化作脱贫攻坚的奋斗身影、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

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把井冈山精神融入学术钻研与社会实践,以“红烛”精神为指引,在教育事业与乡村振兴实践中勇担使命,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奋斗中薪火相传,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征程上持续闪耀。

(作者: 黎永兰)

上一篇:耕读路上 | 青年团队走进红色纪念馆,以初心之志传承革命精神

下一篇:暑期“三下乡” | 探寻红色脉络,赋能古建新生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