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非遗剧场团队“花鼓传韵”小分队赴颍上开展花鼓灯非遗调研暑期实践活动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非遗剧场团队“花鼓传韵”小分队赴颍上开展花鼓灯非遗调研暑期实践活动

时间:2025-09-0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赵李蕾、柏岳悦 - 小 + 大

近日,阜阳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非遗剧场”团队旗下的“花鼓传韵”小分队利用暑期时间,前往安徽省颍上县开展了以花鼓灯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小队通过实地走访颍之韵艺术团、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有限公司及县文化馆,与一线传承人、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聚焦该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生存现状与创新传播路径。

在颍之韵艺术团,小分队成员访谈了艺术团负责人王伟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玉华老师。访谈揭示了花鼓灯艺术在当下传播中面临的核心难题:年轻受众兴趣转移导致人才断层,传统口传心授的长周期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节奏,以及在商业演出中如何平衡传统特色与创新改编。艺术团也分享了他们的应对策略,包括深入开展“花鼓灯进校园”项目与职业学校合作培养后备人才,在表演中融入现代元素,并积极探索与旅游产业结合。陈老师特别提到,团队对利用微短剧进行推广抱有很高期待,已开始系统整理故事蓝本,并寻求与专业团队合作。

在颍上县花鼓灯艺术团有限公司,梁勇经理向小分队介绍了公司自“非遗”获批以来的发展历程与辉煌成就,同时也坦诚分享了运营中的实际困难:漫长的培养周期导致招生困难,传统艺术在商业演出市场中竞争力较弱,创收能力有限进而制约了进一步发展。梁经理表示,公司早已关注到微短剧的传播潜力,认为其快速、广泛、互动性强的特点非常适合为花鼓灯吸引新的年轻观众,相关计划已在谋划中。

小队成员在行程之初参观了颍上县文化馆,通过丰富的图文和实物展览,系统了解了花鼓灯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与发展脉络,为其后的一线调研奠定了坚实的认知基础。

通过此次紧凑而深入的暑期调研,经济学院“花鼓传韵”小分队的同学们不仅对花鼓灯的艺术魅力有了深刻感受,更从人才、市场、传播等经济管理视角实地调研了一项传统文化在当代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真实现状与挑战。同学们表示,此次实践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社会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未来将尝试结合所学专业知识,思考传统文化在传播与传承中的创新路径。

供稿: 经济学院非遗剧场团队

撰稿: 赵李蕾、柏岳悦

上一篇:百团烽烟忆峥嵘·青魂踏访悟初心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