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履访川口:天津工大河洛青履实践团解锁和美乡村的产业密码与文化温度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青履访川口:天津工大河洛青履实践团解锁和美乡村的产业密码与文化温度

时间:2025-09-15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天津工业大学:卫许欣 - 小 + 大

带着对乡村振兴的探索热情,我们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河洛青履实践团走进河南灵宝川口乡。在乡团委的细致统筹下,我们虽未赶上樱桃挂果的季节,却在樱桃产业园的枝叶间、大学生和美工作站的交流里,读懂了川口乡“小樱桃撬动大产业”的发展逻辑,更以青春创意为和美乡村建设送上专属祝福,让实践足迹印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

一、和美工作站:听“樱桃产业”的成长故事

实践首站,我们走进川口大学生和美工作站。乡团委书记李文龙早已备好产业资料,桌上的图表、案例铺满桌面,一场关于“川口樱桃如何逆袭”的故事就此展开。“别看现在产业园郁郁葱葱,早期咱们引进品种时,光试种就失败了3次。”李书记的话让我们瞬间竖起耳朵——从筛选适合川口海拔、土壤的樱桃品种,到反复改良种植技术,再到探索“线上直播+线下采摘”的销售模式,甚至研发樱桃果酱、樱桃酒等深加工产品,每一个发展节点都藏着川口人“啃硬骨头”的韧劲。

我们围坐在一起,抛出一个个疑问:“品种更新怎么平衡成本?”“深加工产品怎么吸引年轻人?”李书记结合实际案例一一解答,还拿出大学生和美工作站的服务台账:“咱们站里帮返乡青年对接技术专家,组织樱桃种植培训,去年就带动5户农户加入合作社。”看着台账上密密麻麻的服务记录,有成员忍不住感叹:“原来乡村产业的发展,既要技术硬,还要有帮年轻人干事的平台!”我们一边认真记录产业发展脉络,一边用镜头拍下资料细节,想把这些“川口经验”完整带回校园。

虽未见到满枝樱桃的丰收景象,但走进川口樱桃产业园,连片的樱桃树仍让我们感受到蓬勃的产业活力。我们跟着负责人学习辨别樱桃树的生长状态,触摸叶片的质感,询问病虫害绿色防治的方法——不用农药,靠天敌昆虫、粘虫板守护果树,既环保又能保证果实品质。“现在园区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农户只管种,成熟后我们统一收。”负责人的话让我们明白,即便不在挂果季,这些“看不见的准备”,才是川口樱桃产业持续发展的底气。有成员在笔记本上写道:“一颗樱桃的香甜,藏在每一次技术改良、每一份精细管理里。”

二、实践尾声,川口乡政府与我们召开“传统文化赋能和美乡村座谈会”。我们结合调研所得,分享对川口发展的思考:提议打造“川口樱桃文化IP”,设计樱桃主题文创;建议在樱桃节加入剪纸、皮影等非遗体验,让产业与文化深度融合。乡领导认真倾听,还和我们讨论可行性,现场氛围热烈。

最温暖的环节,是我们将提前创作的剪纸作品《川口樱红采撷图》赠予川口乡政府。这幅75×75厘米的作品,以樱桃产业园为背景,勾勒出采摘樱桃的热闹场景——虽未亲历挂果季,我们却用剪纸定格了川口樱桃产业的活力与乡村的和美风貌。乡领导接过作品时笑着说:“你们用年轻人的手艺,把川口的‘樱桃梦’剪了出来,这份创意和心意,我们特别珍惜!”

三、实践感悟:乡村振兴里的“双向奔赴”

离开川口乡时,夕阳为樱桃树镀上暖光。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即便错过了樱桃挂果的季节,却收获了比果实更珍贵的感悟:乡村振兴不是一蹴而就的“丰收图景”,而是日复一日的“扎根生长”——是乡政府为产业搭平台的坚持,是农户们精耕细作的付出,也是年轻人愿意走进乡村、贡献智慧的热情。

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或许不能直接参与樱桃种植,但可以用镜头记录乡村故事,用创意为产业传播赋能,用行动搭建高校与乡村的桥梁。未来,我们想把川口的故事分享给更多同学,也期待明年樱桃挂果时,能再回川口,看看那满枝的香甜,看看我们今天的建议,是否能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变化。

(天津工业大学 卫许欣)

上一篇:东北财经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商语星海"宣讲团成员暑期返乡开展基层宣讲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