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0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崔书宁 - 小 + 大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一种以数字技术赋能低碳旅游的创新模式正在云南大理兴起。目前,由云南大学绿行大理团队主导推出的“绿行大理”低碳旅游数字化平台逐步上线使用,该项目通过数字化手段引导游客践行绿色出行,推动当地旅游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响应国家战略,创新绿色发展路径2020年,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其绿色转型势在必行。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旅游交通碳排放预计将达19.98亿吨,约占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5.3%。 “绿行大理”项目负责人侯静雯表示,该项目深度契合国家“双碳”战略,以大理洱海生态廊道为核心试验区,通过数字化手段构建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公众参与”的低碳旅游新模式,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科技赋能,构建低碳旅游完整闭环该项目以环洱海乡村地区为核心实施区域,创新性地构建了“生态廊道+民宿集群+低碳行为引导”三体联动的乡村绿色治理与生态振兴实践体系。通过多学科融合,将环境管理、数字技术与乡村治理理论有机结合,形成了“空间优化-业态升级-理念传播”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绿行大理”项目团队创新性地将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应用于旅游场景,打造了五大核心功能模块:碳足迹可视化系统基于国际公认的碳排放计算模型,自动记录用户交通、住宿等行为的碳排放量,让无形的环保行为变得可知可感;智能低碳出行导航无缝对接地图服务,为游客优先推荐公交、骑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案;“盲盒景点”探索机制通过游戏化设计,引导游客发掘小众绿色景点,有效分流热门景区环境压力;碳积分激励体系将用户低碳行为转化为可兑换的积分,可在合作商户享受优惠及特色文化体验;文化赋能中枢整合白族扎染、三道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游客在低碳旅行中感受大理深厚的文化底蕴。 多方共赢,打造可持续发展生态圈截至目前,“绿行大理”已与环洱海区域多家民宿、餐饮商户及非遗工坊达成初步合作,项目通过制定民宿绿色运营标准,推动参与民宿完成节能改造,建立“民宿示范-游客参与-社区响应”的联动机制。 “这不仅为我们带来了精准客源,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品牌的绿色价值。”参与合作的栖墅民宿负责人表示。据统计,完成低碳改造的民宿平均入住率显著提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社会效益显著,形成可复制推广经验“绿行大理”项目的社会效益同样引人瞩目。通过开展的绿色沙龙系列活动,累计培训游客和居民超2000人次,有效提升了公众环保意识。同时,项目将碳积分与非遗体验相结合,既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又带动了乡村经济发展。 专家认为,“绿行大理”探索出的“廊道引领-民宿示范-游客参与”发展模式,为同类地区的乡村生态振兴和绿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板,具有良好的示范引领价值。 未来展望:从大理走向更广阔天地据悉,项目团队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分阶段将“绿行大理”模式推广至大理全域及滇西重点旅游城市,逐步构建区域性低碳旅游服务网络。 随着项目的深入实施,"绿行大理"正以其创新理念和实践成效,为我国旅游业绿色转型注入新的活力,为建设美丽中国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崔书宁 |
上一篇:反诈声浪全覆盖 文旅迎新有新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