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0-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晨濡支教团 - 小 + 大
一、 循脉扎根:理论指引与实践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好红色资源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腾曦晨露”暑期晨濡支教团于2025年7月15日-7月26日深入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清水乡四合完全小学开展“腾曦晨露”紫藤夏令营实践,正是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化实践育人”要求的积极响应。腾冲当地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独特优势。支教团以团中央“青春赓续红色血脉工程”为指引,依托高校“三全育人”理念,通过“重走红色足迹”等沉浸式实践,助力当地红色教育资源活化创新,让红色基因可感可触、融入心灵,使爱国主义教育在这片热土上焕发新的生机。 二、匠心育人:爱国主题融入课程实践 支教团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活动”双轨育人体系,构建起具有红色底蕴的实践课堂。在课程设计上,团队开发了多门特色课程:“解码东方超级工程”课程通过讲述中国桥梁、川藏铁路、成昆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背后的奋斗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大国工匠精神与民族复兴力量;“非遗手工作坊”课程带领学生复刻传统工艺,在指尖流转中传承文化基因;“节奏狂欢节课”上,孩子们齐声合唱《少年中国说》,在铿锵旋律中激发爱国热情与责任担当……活动方面,团队策划了“我心中的腾冲”主题绘画、爱国主题朗诵等内容,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与对祖国的认同感,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从认知到情感的深层浸润。 三、花开边陲:爱国情怀在童心中生长 经过12天的实践,教育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学生们不仅在表达能力、团队协作等方面进步明显,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爱国的种子。手工课上,一名学生自发在作品上精心绘出“中国”二字,无声地诠释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浸润力量。闭营仪式上,孩子们自信展示才艺,眼神中闪烁着成长的光芒。徐列山校长感叹:“这样的活动真正打开了孩子们的心灵之窗,爱国不再是一个词语,而是一种可感、可触的情感。” 四、双向照亮:支教中的价值共创与情感共鸣 本次实践实现了教育价值的双向赋能。紫藤夏令营发起人与资助者罗杨为女士表示:“无论是留在乡村的孩子,还是前来支教的大学生,这场相遇本身就是有意义的。对孩子而言,这是一个看见世界、也被世界看见的窗口;对大学生而言,这是一次走出象牙塔、理解真实中国的成长历程。短期支教或许难以改变现实,但能留下温暖的回响——那些被点亮的眼神、那些共同笑过的瞬间,都将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磨灭的记忆。这是一场双向的给予,也是一次爱国情怀的共育与传承。”正如支教团所总结:“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对话与家国情怀的共生。” 此次腾冲之行不仅为边陲孩子带去了知识与希望,也为高校学子提供了践行爱国精神的实践平台。支教团用行动证明:青春力量可以在乡村振兴中点燃爱国火种,而教育的温度,必将照亮更多童心向国的成长之路。 特别鸣谢:“腾曦晨露”紫藤夏令营资助人罗杨为女士 “腾曦晨露”紫藤夏令营资助人张奕川先生 清水乡四合完全小学徐列山校长 “腾曦晨露”紫藤夏令营指导教师华北电力大学王栋梁老师 “腾曦晨露”紫藤夏令营指导教师华北电力大学宋金溪老师 (华北电力大学:晨濡支教团)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