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4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湛江科技学院突击队赴赤嵌村开展惠民服务行动 2025年7月4日,由音乐舞蹈学院学生组成的六只的候鸟实践团队奔赴赤嵌村开展惠民服务行动。 7月4日,湛江科技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六只的候鸟”实践团,在带队老师陈冠庄的带领下,抵达雷州市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为期7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这支由舞蹈编导与音乐教育专业学子组成的青春队伍,怀揣艺术热忱与公益之心,聚焦文化传承与助残事业,将用直播镜头为古老的雷州根雅、陶瓷、石狗文创产品注入新活力,助力其走向全国,并在火热的实践中传递爱心、锤炼本领、贡献智慧,为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注入独特的艺术动能。 艺术赋能,直播间里“舞”动非遗新活力 走进百年根艺文化有限公司,实践团成员立刻被浓厚的艺术氛围所包围。形态不一的陶杯,憨态可掬又充满神秘力量的雷州石狗阵列守护着文化印记,古朴典雅又富有现代设计的雷州陶瓷焕发新生。更让成员们肃然起敬的是,许多精美的作品出自公司聘用的残疾人员工之手,他们的专注与技艺令人动容。“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匠心和自强不息的故事。”在带队老师陈冠庄和公司负责人的引导下,实践团迅速投入首日直播筹备。他们将排练厅搬到非遗工坊旁:舞蹈编导专业的同学精心编排了融入雷州民俗元素的舞蹈片段,计划在根雕、石狗等展品前进行情景演绎;音乐教育准备用雷州方言民谣或原创旋律为直播暖场、烘托气氛。直播间内,灯光、机位、背景板迅速搭建完成,一场融合非遗展示、才艺表演与公益助残的“云端盛宴”蓄势待发。 公益实践,“声”情传递助残暖流 首场直播在下午准时开启。面对镜头,实践团成员褪去了初时的青涩,将课堂所学的舞台表现力与镜头感转化为真诚的推介与动人的演绎。他们不仅详细讲解根雕的选材立意、石狗的文化内涵、陶瓷的烧制工艺,更深情讲述了公司为残疾人提供就业平台、每售出一件产品即提取销售额5%作为“助残基金”的暖心故事。舞蹈同学在精美的根雕作品旁即兴起舞,肢体语言诠释着作品的灵动与力量;音乐同学弹唱助兴,悠扬的旋律拉近了观众与雷州文化的距离。直播间互动热烈,观众们被精美的文创吸引,更为其背后的公益理念点赞。“没想到直播带货也能这么有艺术感、这么有意义!”一位成员在直播间隙感慨。 专家视角:艺术传播助力破解非遗传承与助残融合难题 带队老师陈冠庄在首日活动后指出:“非遗文创产品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但在传播推广、市场认知度以及与现代消费习惯对接上仍面临挑战。同时,如何可持续地支持残疾人就业增收,也需要创新模式。”他强调,“六只的候鸟”实践团此行,正是利用音乐舞蹈的专业优势,探索“艺术+直播+公益”的新路径。通过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情感共鸣,打破地域限制,让雷州文创“活”起来、“走”出去;通过直播电商的即时性和互动性,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将公益助残的理念融入每一次推介、每一场表演,让消费者在购买优质文创的同时,直接参与到助残事业中,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让‘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让文化传承与扶残助残互促共进,需要创新思维、多元渠道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陈冠庄老师总结道。 扎根乡野,把论文写在助力振兴的大地上 从排练厅到陶瓷工坊,从舞台聚光灯到手机补光灯,环境的转变带来的是深刻的成长。学生们深入企业一线,调研传统工艺面临的产销困境,学习电商运营实操技能。他们协助优化产品展示方案,利用美学素养提升视觉呈现;“这次直播让我真切体会到,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舞台上的绽放,更在于服务社会的扎根。”一位舞蹈编导专业同学感慨道。青年学子以专业所学服务地方经济,用实际行动响应“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号召,为雷州特色产业开辟了“非遗+电商+艺术”的融合振兴新路径。 通过首日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六只的候鸟”实践团用艺术丈量雷州文化的深度,用直播传递公益助残的温度。这场青春的直播首秀,不仅让雷州非遗在云端绽放光彩,更在青年学子心中播下了服务社会、担当使命的种子。他们将继续用跳动的音符、优美的舞姿和真诚的讲述,在“百千万工程”的广阔天地间,奏响助力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关爱特殊群体的青春乐章。(六只的候鸟实践团队) |
上一篇:金院学子暑期实践:点绿成金,兴产裕农——聚焦资源型乡村绿色转型探索,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