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井锦秀、王悦 - 小 + 大
为深挖红色文化内涵,以语言为桥传播革命精神,2025年7月4日,郑州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郑小语”党史学习双语宣讲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向讲解员与当地游客学习、分展厅双语宣讲、对话退伍军人、跨校实践交流等形式,让红色历史跨越语言边界,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 聆听与积淀:在史料学习中深扎红色根基 抵达博物馆后,实践团成员们先进行了参观与学习,主动向专业讲解员请教,深入了解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发展的壮阔历程。讲解员从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的历史细节切入,讲述了大别山地区“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传奇,成员们边聆听边记录,在展厅的文献史料与实物陈列中触摸历史脉络。同时,团队与参观的当地游客展开交流,从不同视角收集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为双语宣讲积累多元素材。 传播与创新:分厅双语宣讲让历史“活”起来 依据博物馆五大主题展厅(“风起云涌”“星火燎原”“辉煌苏区”“浴血坚守”“走向胜利”),实践团成员们分组开展中英双语宣讲。他们以流利的双语,将根据地创建者的奋斗故事、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娓娓道来,在“黄麻起义”场景复原区、“红军服装”陈列柜等展区设置互动问答,引导游客参与红色知识竞答。一位来自武汉的游客感叹:“双语讲解让年轻人用专业特长‘活化’了历史,外国友人也能听懂咱的红色故事!”同时,实践团成员们还邀请了游客小朋友们共录红色宣言短视频,他们用最纯真的声音诠释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永远跟着共产党走”,镜头记录下了孩子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深情告白。 图为团队成员们对游客们展开双语讲解 杨鑫鑫供图 对话与洗礼:退伍空军讲述特殊历史记忆 活动中,实践团偶遇一群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伍空军,其中飞行员唐学文老人为实践团成员们分享了1976年他担任副驾驶,执行周恩来总理骨灰撒放任务的难忘经历。老人的讲述让成员们眼眶湿润,并为之赞叹。退伍军人们“忠诚于党、报效国家”的精神印记,成为最生动的“思政课”。实践团成员们也向退伍军人们展示了他们的双语宣传册,详细介绍了“用英语讲好红色故事”的实践初衷与成果。最后,实践团成员们与老军人们合影留念, 两代人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完成一场精神对话,实践团成员们表示:“我们要透过语言的桥梁,让更多青年听见‘天之骄子’的信仰之声。” 图为团队成员们与退伍军人们合照 张雪妍供图 交流与共进:跨校实践碰撞创新火花 实践团还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实践队相遇,两队围绕“红色文化传播创新”展开交流。“郑小语”团队分享了双语宣讲的经历,中医药大学团队也介绍了他们的红色文化融合实践。交流尾声,双方互换宣传手册,并表示希望联合策划“红色文化双语科普周”活动,让不同学科背景的青年在思维碰撞中共同探索红色传承的多元可能。 图为团队成员们与河南中医药大学实践团合照 陈鲸玉供图 实践团指导教师表示:“这次活动让我们真切体会到,双语宣讲不仅是语言能力的锤炼,更是思想境界的升华。当我们用专业知识将红色历史转化为跨语言表达时,自身的文化传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我们看到了红色精神传播的无限可能,未来也会继续创新形式,让革命先辈的精神通过更多元的渠道触达青年群体,真正实现‘用语言之力传承红色基因’的初衷。” 此次实践是“郑小语”团队以专业赋能红色传承的又一次探索。成员们在史料学习中厚植情怀,在双语宣讲中锤炼本领,在跨界交流中拓宽视野,用青春力量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通讯员:井锦秀、王悦) |
上一篇:“红场有戏”实践团开展“星火相传韵,故事长歌情”主题故事分享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