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黄红 摄影:黄悠然 - 小 + 大
——记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青春飞扬·科韵渝夏”三下乡团队“科创筑梦,助力双减”大学生暑期科学课程送教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推动“双减”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2025年7月7日,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培训基地“青春飞扬·科韵渝夏”三下乡团队走进了荣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面向二十余名职工子女开展“半自动彩虹风车”科技制作课程。本次活动既是切实解决职工生育后顾之忧、双职工家庭假期子女照管难题的具体实践,也是以趣味科技实践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想、根植科学素养的生动举措,让科学教育在高校与政府机构联动中扎根生长。 带队老师谭建桃博士与荣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廖小洪深入对接,围绕“科创筑梦,助力双减”核心主题,结合区域青少年科学教育需求,共同规划活动方案。荣昌区人社局副局长廖小洪特别指出,希望通过系列科普课程为职工子女打造更有意义的爱心托管服务,在解决职工暑期看护难题的同时,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与科学知识储备。课程设计既响应国家《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号召,又贴合当地学生成长实际,为高校与地方协同落实教育政策、共促青少年成长的责任担当,让科普送教成为连接政策与实践的坚实桥梁。 巧设课堂引兴趣,科学种子植心间。课程伊始,研究生志愿者以“风车为什么会转”这一生活现象为切入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风车的核心结构:“支架是骨骼,支撑整体形态;叶片是翅膀,承载转动力量;轴体是枢纽,连接各部分协同工作。”通过实物展示与结构拆解,学生们迅速理解了风车运行的力学原理。随后,志愿者逐一呈现纸杯、彩纸、吸管、回形针等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材料与结构的对应关系。“纸杯可以作为小风车的那一部分呀?”一系列启发性问题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大家争相举手发表见解,学生们的回答使课堂氛围一下子活跃起来。 动手实践展创意,童心绘就科学梦。进入制作环节,课堂瞬间变身“创新工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协作、各展所长。志愿者穿梭其间,适时提供技术指导,鼓励大家大胆尝试“不一样的设计”。当第一架西瓜配色的风车在手中转动时,学生们欢呼雀跃。小小的风车不仅承载着孩子们的创意,更让他们在“试错—改进—成功”的过程中领悟到“实践出真知”的科学态度。科学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乐趣。 素养提升显成效,育人初心向未来。课程尾声的展示环节,成为检验成果的精彩舞台。学生们手持自制的彩虹小风车上台,兴奋讲解制作思路,分享了实验中的发现:“重量均匀才能转得快”。这些来自实践的总结,展现了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此次课程通过风车制作这一简单载体,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也塑造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目标。正如谭建桃博士所言:“我们播下的不仅是科学的种子,更是爱国爱党、勇于探索的精神火种,这些终将成长为支撑国家发展的栋梁。” 此次“科创筑梦,助力双减”大学生暑期科学课程送教活动不仅是科学教育的实践,更是职工子女爱心托管服务的创新探索。通过趣味科技活动,既解决了职工暑期子女看护难题,又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为职工家庭提供了“教育+托管”的双重保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科普培训基地将秉持这一精神,持续深入践行国家教育战略,深化与地方合作,以高校资源赋能基层民生,让爱心托管服务成为连接家庭、学校与社会的温暖纽带,助力职工安心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努力在科教兴国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留下坚实而深刻的足迹。
记者:黄红 摄影:黄悠然 |
上一篇:聚焦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武昌工学院团委暑期三下乡团队调研荆州安置经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