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魏平粤 赵沛淇 陈芳榆 郑翰宇 - 小 + 大
以紫苏为媒,教育与实践的双向奔赴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教育的力量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融入其中。2025年7月6日—7月7日,重庆移通学院信息安全学院“声入白云,语润新农”乡村振兴促进团以紫苏为媒,将完满教育的“实践育人”理念深植乡土。在这片被紫苏香气浸染的土地上,学子们与德贝妮生态农业创始人“邓紫綦”姐姐相遇,见证了一场关于生态农业、青春奉献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青春活力与智慧。 邂逅“邓紫綦”,海归农人的紫苏情怀 2025年7月6日,促进团走进馥郁弥野的紫苏园,一场知识与实践交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教育叙事就此拉开帷幕。此次活动的特别邀请嘉宾,被大家亲切称为“邓紫綦”姐姐。这一称呼的由来,既源于她与紫苏结下的不解之缘,更因她对重庆市綦江区白云村中医药基地饱含深情。这份联结不仅承载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也凝聚着对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信念。“邓紫綦”姐姐毕业于西南大学农学专业,后赴德国留学深造。凭借对乡土的深厚情怀和对生态农业的坚定信念,她毅然回到重庆市綦江区白云村,全身心投入紫苏种植及产业发展。作为德贝妮生态农业(重庆)有限责任公司的创始人,她始终坚守生态种植原则,精心培育出百亩紫苏种植基地。同时,基地还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有效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 探索田间课堂,解码紫苏的“双医”密码 在紫苏种植的田地里,“邓紫綦”姐姐化身专业导师,为志愿者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紫苏知识科普课。她谈到:“紫苏在中医和西医的药用价值各不相同。从西医视角看,它的有效成分可精准缓解脑部炎症,平衡激素分泌;而在中医里,它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作用,比如常见的藿香正气水。同时,紫苏用途广泛,不仅可用于茶饮、烹饪,还能制作精油等。”而孕育优质紫苏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中,如海拔800米以上、温差大以及原生态土壤。此外,“邓紫綦”姐姐特别提到,若冬季收割时限较短,紫苏会被迫“加急生长”,从而影响其原本的口感。这些专业且实用的知识,让志愿者们对紫苏有了全新的认识。 躬耕紫苏园,践行生态种植理念 当志愿者们投身到田地里除草、除虫、施肥的工作中时,紫苏园瞬间变身为“行走的课堂”。志愿者们遵循“生态种植”理念,认真细致地摘除每一片病叶,小心翼翼地疏松每一寸土壤,均匀精准地播撒每一粒养分。在与村民协作除草的过程中,志愿者们不仅学到了有效除草的方法,更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背后的艰辛与坚守。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一位学生感慨:“泥土沾满裤脚,却让我读懂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意义。” 暮色采摘紫苏,诠释完满教育的内涵 暮色降临,为紫苏园披上了一层薄纱。此时,志愿者们灵巧的指尖在枝叶间穿梭,将成熟饱满的叶片轻轻收入竹篮,这些新鲜采摘的嫩叶将在次日化作紫苏宴上的美味佳肴。竹篮里渐渐堆叠的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为美食课堂准备的第一手食材。此刻的劳作,既是学校完满教育中“劳动实践”的生动课堂,更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生动诠释。 创意场景布置,打造紫苏美食空间 次日,促进团以一场紫苏主题美食宴,在白云村开启了充满温度的志愿之旅,进一步生动诠释了学校的完满教育理念。活动现场,志愿者们将完满教育中的团队协作与创意实践展现得淋漓尽致。负责场景布置的同学在“邓紫綦”姐姐的带领下,充分发挥创意,用野花、藤蔓、紫苏叶和田园风桌布,就地取材,将农家小院打造成温馨而充满特色的美食空间。他们相互协作,共同构思,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展现出乡村与紫苏文化的融合之美。 厨艺创意融合,烹制紫苏特色佳肴 烹饪组志愿者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与烹饪技能,把紫苏与虾仁、荔枝、豆角等食材巧妙融合,制作出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特色菜肴。外酥里嫩的紫苏蒜蓉虾仁,金黄酥脆的紫苏小吃,晶莹剔透的紫苏荔枝冰粉等,每一道菜都散发着紫苏的浓郁香气,让整个乡间都弥漫着美食的芬芳。这些创意菜品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志愿者们创新思维的体现。 共品紫苏盛宴,传递志愿温暖情谊 一桌丰盛的紫苏宴完成后,志愿者们热情邀请村民共享美食。村民们品尝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纷纷感叹:“勒回活动硬是安逸惨咯!不仅让我们吃到了楞个多巴适的特色美食,还感受到你们嘿暖心滴照顾,太熨帖了!”饭后,志愿者们主动帮助村民打扫屋子,分工协作完成扫院子、整理房间、洗碗等工作,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志愿者黄霞说道:“能为村民办实事,看到他们开心,自己也倍感满足。” 深耕乡村振兴,青春助力未来发展 此次活动是重庆移通学院完满教育在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生动缩影。志愿者们通过参与紫苏种植、土地除草、施肥、除病虫叶、制作紫苏美食等活动,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在与村民的互动中深刻践行了志愿服务精神,增进了团队情谊。这场紫苏宴,将传统紫苏食材与现代烹饪技艺巧妙结合,创新美食,既传承了地方特色,又注入了时代活力,这正是校训“乐教、乐学、创造、创业”的生动实践,让完满教育理念在乡土间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实践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在这个实践过程中,知识反哺乡村、实践滋养成长,教育与振兴的双向奔赴,正奏响一曲激昂的时代乐章。 (撰稿:魏平粤 赵沛淇 陈芳榆 郑翰宇) (图片:张峻铭 黄 霞 王思涵) (排版:郑翰宇 陈芳榆) (来源: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白云村、重庆移通学院信息安全学院“声入白云,语润新农”乡村振兴促进团)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