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三下乡】科普实践筑防线,爱心守护育新苗——“志”在春“生”营教育关爱服务团

时间:2025-07-0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喻极豪 陈俊楠 吴美婷 陈俊楠 - 小 + 大

为普及溺水安全知识,增强生命安全意识,7月9日,重庆移通学院信息安全学院“志”在春“生”营教育关爱服务团前往重庆市永川区陈食街道菜茵岩村水库旁,通过科学实验、情景模拟、手工制作三大环节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可感的实践体验,进一步筑牢暑期儿童的安全防线。

实验演示明原理,安全意识入童心

志愿者们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石头和空塑料瓶,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眼神注视下,依次将它们抛入水中。只见石头“咚”的一声迅速沉入水底,而空塑料瓶却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志愿者们抓住这一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并深入思考。接着,志愿者解释道,这一现象与物体的密度密切相关:石头的密度大于水,因此会下沉;而空塑料瓶内含有空气,整体密度小于水,所以能够漂浮。通过这一直观的演示,孩子们瞬间领悟到在水边活动时衣物吸水过多的潜在危险,安全意识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扎根。

情景模拟破误区,施救演练护童安

在情景模拟环节中,志愿者们化身为演员,生动地再现了落水者的真实状况。他们模拟了落水后口鼻没入水面、无法呼救以及手臂在水下本能划动的情景,成功打破了孩子们“溺水者会大声挣扎呼救”的固有认知。表演结束后,志愿者们邀请孩子们上台进行模仿,亲身体验后,孩子们纷纷感叹,原来溺水时根本无法发出声音。

随后,志愿者们借此机会重点强调,遇到有人溺水时,千万不能盲目下水施救。他们现场教授了正确的施救方法:首先要立刻大声呼喊成年人,或者寻找身边的长杆、救生圈等工具递给溺水者,同时保持安全距离进行施救。孩子们认真聆听,并将这些要点铭记于心。

巧手制作漂浮包,掌握应急救援法

在手工制作环节中,孩子们与志愿者们被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协作制作应急漂浮包。首先,志愿者们详细展示了制作流程:将收集到的空饮料瓶用绳子逐一串联,随后用胶带细致地缠绕并固定瓶身。

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专注地串联着瓶子,有的则小心翼翼地缠绕绳子。志愿者们穿梭于各组之间,耐心指导,并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步骤。制作完成后,大家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水边,将漂浮包放入水中,检验其浮力效果。看着亲手制作的漂浮包稳稳地漂浮在水面上,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成就感,通过这次实践,他们切实掌握了应急救援的技能。

通过“看、做、演、练”四维模式,我们将抽象的安全知识变得可触可感,有效提升了儿童的防溺水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然而,这不仅是一堂安全教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生命启蒙。在孩子们心中,安全意识的种子已悄然种下,而对生命的敬畏与珍视,将成为他们一生的财富。

未来,“志”在春“生”营教育关爱服务团将继续肩负起使命,将这份意义深远的科普活动推广至更多乡村地区。他们深知,每一次科普宣讲,都是对生命的细心守护;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对希望的精心播种。志愿者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守护者。他们将以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用无私爱心筑牢安全防线,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让每一个生命都能在悉心关爱中绽放出无限的可能。这不仅是防溺水教育的深远意义,更是生命教育的升华体现,同时也是作为志愿者存在的核心价值。

撰稿:喻极豪 陈俊楠 吴美婷 陈俊楠

拍摄:吕星辉 李汶铮

排版:杨一帆 李汶壕

指导:冯  寅 王兰馨

(来源:重庆市永川区陈食街道菜茵岩村、

重庆移通学院信息安全学院团总支青年志愿者协会)

上一篇:践行志愿初心 播撒温暖阳光——“政能量”实践队赴矮寨开展“爱心妈妈+知心姐姐”关爱行动

下一篇:没有了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