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潘昱蓉 王佳宵 - 小 + 大
红色基因是民族精神密码,志愿精神是时代温暖注脚。在南田镇党群服务中心,碰撞出代际精神火花 ——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文成学院薪火文心实践队以暑期实践为纽带,用 “理论 + 实践” 载体,让红色历史走进童心,让志愿奉献沉淀为信仰,在 “大手牵小手” 的双向奔赴中,书写红色传承的青春华章。 史脉润心,薪传有继 历史的生命力在于被看见、理解与铭记。薪火文心实践队深知红色教育非史实堆砌,而是让百年风云在少年心中生根。“党史课” 串联五四运动、长征足迹,大学生以故事化讲解让 “为理想冲锋” 具象;“马克思主义初绽” 课堂借经典场景让真理可触;“七七事变” 讲述以场景还原与人物解析烙印抗战精神。实践队以 “小故事” 释 “大历史”,用 “童言童语” 解 “精神密码”,让红色历史成 “时空对话”,既助少年筑牢信仰,亦促大学生深化认同,实现理论浸润的双向成长与红色基因的代际共鸣。 实践赋能,红魂扎根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以丰富载体推动红色精神从认知到践行、从情感到行动的升华:折南湖红船讲红船精神,剪五星红旗映红色信仰,借《万江》旋律与情景剧演绎家国情怀与革命赤诚;更以作业辅导中长征故事诠释坚持、战例分析阐释协作,体能拓展中团队游戏传递团结、挑战突破淬炼不屈,让红色精神融入日常,使少年儿童在 “做中学” 中领悟爱国藏于每一次坚持、协作与理想向往之中。 代际接力,薪火相传 “薪火” 二字道尽传承深意。由此构建起跨越年龄的红色纽带,大学生在奉献中让书本里的 “民族气节”“爱国情怀”与孩子的互动中变得立体笃定,少年儿童则在折纸红船的专注、合唱的嘹亮、绘画的认真里播下红色种子。从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到红船精神传承,从抗战风骨到新时代担当,实践队印证红色传承是双向滋养:大学生实现从 “知” 到 “行” 的蜕变,儿童埋下爱党爱国种子,这种代际接力让红色基因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薪火文心实践队以志愿微光点亮童心,创新激活历史,在 “学党史、筑童心、绘文成” 中守护精神根脉,诠释青年担当,为红色传承注脚,让信仰生根、精神永续。 (潘昱蓉 王佳宵)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