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郝慧敏 - 小 + 大
——走进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第二小学,带领教师探索语言朗诵表达的魅力与技巧 (图片来源:梁宇鹏) 2025年7月6日,西安培华学院“语”润乡村推普社会实践队的培训活动进入第二天。如果说首日的普通话基础培训是为教师们搭建了“语音骨架”,那么当天的“朗诵感受与声音美化”课程,则是为这副骨架注入了情感血肉。通过系统的技巧指导,让教师们在语言表达中既“说得准”,更“传得深”。 “朗诵不是简单的念课文,而是用声音给文字‘画像’,让听众能透过语言看到画面、感受到情感。”西安培华学院史文杰老师按下暂停键,指着投影幕布上的文字解释道。他以《白杨礼赞》和《狼毒花》两段音频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情感表达对声音状态的要求:“赞美白杨树时,声音要像树干一样挺拔有力;而描述狼毒花在荒漠中绽放的坚韧时,气息要深沉,声调中带点沧桑感——这就是以声传情的关键。”一番话让教师们频频点头。 为了让抽象的“情感表达”落地为可操作的技巧,史文杰老师从“声、气、情”三个维度展开教学。在声音美化环节,他先带领教师们做热身运动:“来,大家跟我一起发‘si’音,尽量拉长,感受气息从丹田升起的力量。随后的“数枣练习”更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拿着杆子去打枣,青的多,红的少……。” “同样一句话,重音不同,意思可能天差地别。”在节奏与重音教学中,史文杰老师以“我今天不去图书馆”为例,让教师们分别强调“我”“今天”“不去”“图书馆”四个关键词,亲身体验语气变化带来的表达差异。接着,史老师以《白杨礼赞》为例,分析如何依据内容调整语调高低、语速快慢;针对重音强调,实践队通过对比朗读,让教师感受重音差异带来的表达变化 。 (图片来源:梁宇鹏) 理论讲解后,实践队安排了互动实践环节。教师们积极选取诗歌或短文进行朗诵展示,史老师逐一进行点评,针对节奏、情感、重音表达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一位老师朗诵《白杨礼赞》后,史老师指出描写白杨树挺拔语句应使用坚定有力语气,配合沉稳气息,突出白杨树精神。老师再次朗诵时,情感饱满、声调有力,获得现场掌声。 “以前总觉得能说普通话就行,现在才知道,语言里藏着这么多学问,不仅能让课堂更生动,还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字的美。”一位教师的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图片来源:梁宇鹏) 此次朗诵与声音美化教学,不仅让灵石县第二小学的教师们掌握了实用的语言技巧,更点燃了他们探索语言艺术的热情。正如“语”润乡村推普社会实践队所说:“推广普通话,不只是让教师说得标准,更要让他们说得动人——用有温度的语言,为孩子搭建通往更广阔世界的桥梁。”而这道桥梁,正在实践队与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变得愈发坚实而温暖。 (通讯员:郝慧敏)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