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山东大学泾帆启梦支教队 - 小 + 大
“千万毛中拣一毫,宣笔精工见妙毫。”一支毛笔,承载千年文化底蕴;一双手艺,传承百代匠心精神。7月11日下午,山东大学泾帆启梦支教队走进“中国宣笔之乡”安徽泾县黄村,探访三兔宣笔厂,沉浸式感受宣笔文化的深厚魅力与精湛的制笔工艺流程,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汲取精神力量。 宣笔作为中国三大名笔之一,曾为古代“贡品”,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素有“国之宝”的美誉。而三兔宣笔厂作为泾县黄村镇规模最大的制笔厂,是宣笔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支教队成员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踏入三兔宣笔厂的文化展厅。踏入展厅,墙壁上一幅幅精美的字画仿佛在诉说着宣笔的前世今生。从古代文人墨客对宣笔的赞誉,到宣笔在书画艺术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都生动地展现了宣笔的独特地位。讲解员详细介绍,宣笔技艺独树一帜,取料极为讲究,其适用性广泛,深受历代书画家的青睐,“硬软适人手,百管不差一”便是对它最贴切的赞美。此外,黄村镇丰富的竹种资源和优质的兽类毛料,为宣笔制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展厅内陈列的各式各样的宣笔制作工具,也在讲解员的讲解下,让队员们对宣笔制作工序有了初步的认识。 随后,支教队来到宣笔制作工坊。在当今机械化生产盛行的时代,这里依旧坚守着纯手工制作宣笔的传统。宽敞而安静的工坊内,摆放着质朴的制笔工具,十几位制笔师傅专注于手中的工作。制作一支宣笔,需要经过选料、修笔、刻字、检验、包装等八大工序,共计120多道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这种繁杂的制作过程,虽然限制了宣笔的规模化生产,却完整地保留了这一经典而珍贵的传统技艺。 队员们认真观摩制笔师傅的操作过程,目睹他们从千万根毛料中精心挑选出最合适的材料,再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加工,将普通的材料逐渐变成一支支精致的毛笔。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都展现出制笔师傅们对技艺的执着与热爱,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宣笔制作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传承千年的匠人精神。 在工坊旁边,三兔宣笔厂设立的毛笔制作体验区和小教室,为支教队成员提供了亲身体验宣笔制作的机会。桌面上整齐地摆放着毛毡、毛笔和墨水,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队员们纷纷拿起工具,在制笔师傅的指导下,尝试参与宣笔制作的部分环节。虽然初次尝试略显生疏,但大家都沉浸其中,感受着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此外,这一区域也是三兔宣笔厂特色研学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开展研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游玩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用眼观察宣笔文化的精妙,用心感悟传统技艺的魅力,在体验中收获成长,这正是三兔宣笔厂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创新举措。 此次参观活动,山东大学泾帆启梦支教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宣笔悠久的历史文化,亲身体验了古法造笔技艺的精妙,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队员们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坚定文化自信,在今后的支教工作和学习生活中,积极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让宣笔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山东大学泾帆启梦支教队) |
上一篇:青春笔触绘就乡村新篇:安徽理工大学安馨童耆守望团三下乡纪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