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当前位置: |三下乡活动| > 文章

本草乡兴实践团三下乡纪实:深入冯村探低保,本草情暖老人心

时间:2025-07-1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陈贤纯 - 小 + 大

2025年7月12日,麻章镇冯村,湛江科技学院中医药学院本草乡兴实践团的年轻身影出现在麻章镇冯村斑驳的砖墙老屋间。在湛江市情暖湛江志愿者美娣老师、晓杏老师以及当地党委冯主任的带领下,志愿者们怀揣着青春热忱,手提着精心准备的大米、鸡蛋、牛奶、面条等生活物资,叩开了一扇扇斑驳的门,为村中的困难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沉甸甸的慰问品与年轻学子的热忱,为沉寂的院落注入了一股沁人心脾的清泉。

(图1 志愿者前往探访低保户 胡蓉/供图)

一、陋室病榻前:相濡以沫的守护

第一户低矮的老屋内,光线昏暗。一位老奶奶正佝偻着身子,悉心照料瘫痪在床的老伴。本草乡兴实践团志愿者小心翼翼地将物资搬入屋内,狭小的空间几乎被年轻人的身影填满。奶奶看着堆放的慰问品,眼中泪光闪烁,紧握着学生的手,声音哽咽:“谢谢你们!谢谢你们还记挂着我们……”志愿者们围坐倾听,感受着两位老人数十年相濡以沫、共度艰难的点滴。瘫痪的爷爷虽无法言语,湿润的眼角却道尽了内心的感动。这方陋室,见证了风雨同舟的深情,也融入了年轻一代带来的暖流,在场者无不为之动容。

(图2 瘫痪爷爷 胡蓉/供图)

(图3 志愿者与第一户老人合影 胡蓉/供图)

二、独居步履艰:拐杖丈量的人生

第二户门前,一位老爷爷拄着磨损的拐杖,颤巍巍地迎接志愿者们的到来。他的小屋同样简陋,岁月在墙壁上刻下道道痕迹。看到志愿者们送上的牛奶与面条,老人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淳朴的笑容。当志愿者关切询问其腿脚不便的生活细节时,他倚着拐杖,平静述说日常的不易——买菜、做饭、打扫这些在常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小事,对他而言都是与身体进行的艰难博弈。临别时,老人执意拄杖相送,那蹒跚却坚定的脚步,让志愿者们深深体会到一根普通拐杖所承载的生命重量与韧性。

(图4 志愿者与爷爷交谈 胡蓉/供图)

(图5 志愿者与第二户老人合影 胡蓉/供图)

三、孝义撑起家:顶梁柱的双重担当

第三户人家的情况更令人揪心。家中两位老人,一位深受老年痴呆困扰,生活难以自理;另一位则腿脚严重不便。生活的重担,全数压在了唯一的儿子肩上。当志愿者们到来时,这位朴实的农家汉子正利用短暂的休息间隙在家照料双亲。收到慰问物资,他连声道谢,疲惫的眉宇间终于透出一丝宽慰。在与志愿者们的交流中,他坦言自己奔波于工作与家庭间的巨大压力——既要外出打工维持全家生计,又需寸步不离地守护日渐衰弱的父母,分身乏术。这份沉甸甸的孝心与担当,令在场的志愿者们肃然起敬,也让他们看到了乡土中国最坚韧、最令人心酸的生命底色。

(图6 志愿者与奶奶交谈 胡蓉/供图)

(图7 志愿者与第三户老人及儿子合影 胡蓉/供图)

四、青春脚步丈量乡土温度

在冯村,每一座由简陋砖石砌成的老屋,无声地诉说着生活的艰辛与生命的顽强。当志愿者们将物资递到老人手中,当关切的话语温暖了沉寂的院落,当年轻的手与布满老茧的手紧紧相握,一种超越言语的温情在无声流淌。临别之际,老人们依依不舍,执意相送的身影,成为志愿者们心头挥之不去的画面。

(图8 低保户居住房屋 胡蓉/供图)

“本草乡兴”,其名寄寓着以中医药智慧服务乡土、助力振兴的初心。本次探访活动,不仅为困难老人送去了切实的物质关怀,更是一次深入基层的民情调研与深刻的心灵洗礼。透过老人们面对困顿的坚韧、子女孝养父母的艰辛担当,青年学子们得以触摸到中国乡村最真实的脉搏与最朴素的生存愿望。这场“脚下有泥,心中有光”的实践经历,让青年们在乡土的温度中真切理解了责任的分量。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正是由无数个像冯村这样的基点构成,它不仅需要科技与知识的赋能,更需要一代代青年如本草般扎根广袤大地、润泽万千民生的赤子情怀与坚定行动。

湛江科技学院:本草乡兴实践团  作者:陈贤纯

上一篇:贵州师范学院生物科学学院“三下乡”:党团队知识润童心播育希望

下一篇:西安培华学院“枞”心“培”伴支教小队赴枞岭村开展暑期三下乡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