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卫爱发声”三下乡乡村促进团队 - 小 + 大
2025年7月16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卫爱发声”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奔赴重庆市忠县石宝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文化调研与艺术赋能实践活动。团队以“挖掘石宝文化,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石宝寨景区及周边乡镇,通过实地走访、艺术创作等形式,探索千年古寨的文化魅力,为当地文旅融合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艺术赋能乡村,青春点亮未来 2025年7月17号,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卫爱发声”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在石宝镇文化馆开设以“艺术赋能教育,科普守护生命”为主题,通过绘本绘画支教与罕见病知识科普,为乡村儿童送去知识与关怀,助力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 团队用原创画本《好好长大》《妈妈的守护》等作品,以儿童视角讲解白化病、血友病等罕见病的成因与防治知识。通过互动问答、生动讲解等方式让孩子们学会用平等眼光看待特殊群体,了解罕见病也许就在我们身边,呼吁社会关注罕见病群体。 石宝文脉新绎,IP巧塑乡魂 2025年7月18日下午,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卫爱发声”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继当天上午对忠县石宝镇开展初步考察调研后,赴石宝镇人民政府,就“石宝镇特色文化IP设计与开发”事宜与镇政府展开深度商讨。 座谈会上,忠县石宝镇政府副书记郑建红对团队的到访表示欢迎,并系统介绍了石宝镇的文旅发展规划及战略目标。郑书记重点阐释了"石宝姑娘"传说的历史脉络——南宋年间何仙姑在石宝寨收留孤女石宝,传授医术、济世救人的故事,强调其"仁心仁术、守护乡邻"的精神内核,指出这是石宝镇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并表示“文创IP是推动文化资源向产业优势转化的关键抓手,需立足本土特色,兼顾艺术性与传播性,助力‘石宝文化’破圈”。 郑书记还列举了石宝寨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盐道遗址、传统手工美食(蒸豆腐)、落羽杉等实体文化空间,说明其建筑美学、美食特色与传说的关联性。 探秘“江上明珠”,感悟古建匠心 2025年7月20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卫爱发声”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开启了第二次实地考察,此行的目的地是被誉为“世界八大奇异建筑”“江上明珠”的石宝寨。 石宝寨被誉为“长江第一盆景”,是世界现存最高的穿斗式木结构建筑,也是忠县的文化地标。团队成员登临12层楼阁,聆听明代建筑如何依玉印山而建、历经数百年风雨仍巍然屹立的故事。 石宝寨作为忠县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巴蜀文化和长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石宝寨的考察,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石宝寨也是忠县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石宝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这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石宝寨IP打造,石宝姑娘焕新 2025年7月22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卫爱发声”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向石宝镇政府提交了文创成果,前6天,团队通过多次头脑风暴,推翻了多个设计方案,最终敲定了“带着石宝温度”的文创成果。 在汇报现场中,这些成果在团队成员的详细讲解中逐一呈现。其中涵盖IP形象设计、蕴含石宝文化特色的LOGO、特色IP形象及其服饰延展应用、表情包等,同时衍生出基于石宝蒸豆腐和石宝寨寨楼原型的冰箱贴、贴纸、邮票等文创设计。每一份作品都凝结着对乡土的深情,更承载着“艺术赋能乡村”的青年担当。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自信。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学子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专业反哺乡村。他们以艺术为桥,让沉睡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为石宝寨的乡村振兴之路增添了鲜亮的青春注脚。未来,团队将继续关注地区文化发展,让“艺心筑梦”的种子在更多田野间生根发芽。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艺心筑梦,卫爱发声”三下乡乡村促进团队) |
上一篇:沙漠里的青春答卷: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实践队用行动诠释“振兴同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