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智启千程团队 - 小 + 大
前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东莞城市学院学子来到广东省阳江市阳春市河西街道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自2025年7月12日起,在当地开展公益课堂活动,不仅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更向外界展现了阳春市重教育、促传承、谋长远的发展思路,为地方未来发展厚植根基。 文化入课堂 巧手赋鲜活 实践团队以春砂仁为核心,精心设计并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春砂仁巧妙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在课堂上,春砂仁不仅仅是阳春市药圃中生长的普通植株,更是承载当地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实践队员秉持着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向孩子们生动讲述了春砂仁作为阳春市特色药材背后的诸多文化典故,使孩子们深入了解其在当地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独特地位与价值。 实践队员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以橡皮泥和绘画的方式来展现他们心中的春砂仁,通过捏塑的方式精心塑造出一个个憨态可掬的 “春砂仁宝宝”;同时在绘画创作中,他们用五彩斑斓的画笔将心中对春砂仁的独特理解与想象跃然纸上。在这一过程中,原本存在于课本里关于春砂仁文化的冰冷文字,通过孩子们的亲身参与和创造,转变为可触摸、可感知、可创造的鲜活符号。这不仅让孩子们对春砂仁文化有了更为直观、深刻的认识,更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一份坚实的青春力量 。 文安智育合 素养共提升 实践团队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的教育方针,将文化传承与安全科普创新融合,开展了防溺水安全教育以及物理知识科普,助力“五育”并举落地生根。防溺水安全教育紧扣“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同时结合阳春市地方水域环境特点,让学生在由认知风险到掌握技能、再到强化意识的互动过程中,将安全准则深植于心。物理科普课程围绕“电与磁”主题,创新设计趣味实践环节,通过分组小游戏让抽象的物理原理变得直观可感。这种“精准引导 + 实践体验”的模式,既培育了理性思维与探究精神,又为智育发展注入生动活力,助力科学素养的扎实提升。 街道深调研 文脉扎本土 在推进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实践团队深入街道社区,采用问卷调查与实地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当地居民对春砂仁的认知状况。为了更生动地捕捉春砂仁在地方生活中的文化印记,团队成员与不同社会群体开展深度访谈,探寻这一特色物产与地域文化之间的深层联结。 立足扎实的调研成果,同时以二十大精神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指引,实践团队不仅深化了对当地特色文化的认知,更为后续教学课程设计挖掘了饱含阳春市地域文化特质的教学素材。此举有效推动了地方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体系深度融合,为新时代文化育人工作注入鲜活动力。 此外实践团队特意走进街道沿线的老字号店铺,实地体验当地鲜活的市井烟火气息。通过与店主的深度交流,团队了解到地方美食与春砂仁的历史渊源——在当地的饮食习惯中,春砂仁不仅是提升风味的调味珍品,更凭借其独特药用价值融入日常饮食,成为代代传承的生活智慧结晶。此次实地探访从饮食文化维度深化了团队对春砂仁文化内涵的认知,达成了理论认知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为文化传承工作与课程创新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鲜活动力。 结语 这场教育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丰富儿童暑期生活”与“弘扬当地特色文化”的双向赋能、协同共进。春砂仁这一地方特色物产不再是沉默的存在,而是转化为串联科学认知与安全素养的鲜活“教育纽带”;孩子们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是成为文化传承的积极参与者、成长探索的主动践行者。此举既落实了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要求,又践行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让教育实践在文化传承与儿童成长中彰显时代价值。 (智启千程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