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润古镇护清流 —— 三下乡实践队雨季巡河记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雨润古镇护清流 —— 三下乡实践队雨季巡河记

时间:2025-09-06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张文轩 郭怡菲 - 小 + 大


西南石油大学“青衿实践坊”在7月进行了在上里古镇巡河的三乡活动。

“滴答,滴答”,雨丝斜斜地织着,落在青石板路上溅起细碎的水花。7月上旬,一场连绵的梅雨为上里古镇披上了朦胧的面纱,也拉开了西南石油大学 “青衿实践坊” 三下乡实践队雨季巡河行动的序幕。队员们沿着穿镇而过的许溪河岸,开启了一场与雨季河流的 “亲密对话”,用青春力量守护古镇的碧水清流。

古镇初名“罗绳”,是巴蜀平原通往外民族地区的关卡之一,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与临邛古道的重要驿站。汉以前为青衣羌人领地,汉至隋归严道县管辖,隋末唐初曾一度隶属临邛郡,尔后归雅州府。溪水穿巷绕屋,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古镇人,“小桥、流水、人家” 的景致更是吸引着无数游客。

但每到雨季,这里的安全隐患便随之增加:河岸青石板经雨水浸泡后湿滑难行,部分河段因地形原因形成暗流,古桥台阶边缘无防护设施,游客拍照赏景时易失足落水。“去年雨季,就有游客在‘高桥’附近因路面湿滑摔倒,还有孩子好奇靠近浅滩差点被水流带倒。” 古镇文旅办工作人员周明向实践队介绍情况时,语气中满是担忧。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实践队提前一周制定详细方案,不仅准备了垃圾夹等常规工具,还特意采购了防滑提示贴、反光警示标识、应急医疗包,甚至定制了标有 “安全游览路线” 的古镇地图,只为全方位守护游客安全。

队员张文轩拍摄

清晨七点,队员们身着红色实践服,携带垃圾夹等工具集合。考虑到雨季河岸湿滑,队长王佳凯特意提前准备了防滑鞋套和急救包,“大家两两一组,前后保持两米距离,注意脚下安全!”这座古桥是古镇最热闹的景点之一,桥面石板凹凸不平,雨水积在缝隙里,稍不留意就会打滑。队员们立即行动,有的蹲在台阶上张贴橙红色的防滑提示贴,有的用抹布擦拭桥面的积水,还有的在桥两侧拉起简易防护绳。“这些提示贴真显眼,下雨天走在这里心里踏实多了!” 刚从桥上走过的重庆游客张先生,看到队员们的举动,忍不住称赞。沿着许溪上游的石板路出发,雨雾中的古镇别有一番韵味,白墙黛瓦在雨雾中若隐若现,河水裹挟着少量落叶缓缓流淌

行至古镇中段的浅滩区域,二组队员发现了新的隐患:河水上涨后,岸边原本用于分隔步道与河道的矮石栏被淹没了一半,游客若不注意,很容易误踩进河道。“快,咱们把警示标识立在这里!” 队员孙浩然和队友一起,将写有“雨季水深,请勿靠近” 的反光警示牌固定在石栏旁,还在周围摆放了几个装满鹅卵石的警示桶。正在附近写生的大学生张同学,看到队员们冒雨忙碌,主动上前帮忙:“我经常来这里写生,知道下雨天这里很危险,你们做的这些太有意义了!” 在大家的合力下,仅半小时,浅滩区域的安全警示设施就全部布置完毕。。

夕阳西下,雨渐渐停了,许溪的水面泛起金色的涟漪。一天的巡河行动虽已结束,但队员们的护河热情丝毫未减。雨润古镇,水清岸绿。三下乡实践队的队员们用脚步丈量安全,用行动传递温暖,在雨季的古镇里书写了一段青春与责任的故事。他们的蓝色队服,如同绽放在古镇里的安全之花,让 “水墨上里” 的美景多了份安心,也让三下乡的意义在守护中愈发厚重。

(通讯员:张文轩 郭怡菲)

上一篇:践行“环两山”战略,广财学子深访南昆山20+民宿,数智赋能“网络强村”建设

下一篇:青春护航碧水间,西油学子雨季巡河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