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红色足迹,大别山精神照新程—武昌工学院会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纪实_|暑期实践|_多彩青年网-展现全国多彩多样的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动态!
 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探寻红色足迹,大别山精神照新程—武昌工学院会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纪实

时间:2025-07-17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余文杰 章艳 - 小 + 大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2025 年7月4日,武昌工学院会计学院“大别薪火,力行青春”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乡”的麻城乘马岗镇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三下乡实践之旅。作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乘马岗镇是1927年黄麻起义的重要策源地。实践队员们深入这片革命老区,探寻革命历史,在历史现场感悟“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斗,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感受红色沃土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浪潮中展现出独特的蓬勃活力。

三条半枪纪念馆:革命星火从这里燎原

实践团队首先来到了三条半枪纪念馆。刚踏入大门,“三条半枪闹革命”的巨型浮雕震撼呈现,逼真刻画的革命者形象、紧握武器的坚毅姿态,瞬间将队员们带回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队员们驻足凝视陈列的老旧枪支、泛黄的信件。实践团队成员表示:“看到这些实物, 仿佛穿越时空,目睹了革命先辈们在困境中坚守抗争的身影。”据纪念馆讲解员介绍,正是这三条半枪点燃了革命的星火,让革命火种在鄂豫皖大地生生不息。

图为实践团队在三条半枪纪念馆内参观。余文杰 摄

麻城家风馆:家风传承的新载体

随后,实践团队成员走进麻城家风馆。这座展馆以“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良好家风”为主题,精心分为先贤家风、红色家风、当代家风、时代新风四个部分,全方位、 立体地呈现了麻城老区人民的精神品格。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被麻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优良的家风传统所吸引,每一个部分都让队员们对家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队员们表示:“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乘马会馆纪念馆:红色历史的见证者

走进乘马会馆纪念馆,“红军从这里出发”的旗帜格外醒目,馆内讲述的26位乘马岗籍将军的英勇事迹,让成员们肃然起敬。在参观过程中纪念馆讲解员说道:“这里不仅是中共乘马第一个党支部的成立地,还曾是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军的指挥部旧址,它见证了大别山军民同心、众志成城的革命历程。”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队员们了解到乘马岗镇在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怕牺牲、奋勇向前的精神。

图为王树生故居前王树生雕像。梁园 摄

王树生故居:将军精神的传承

王树生故居前,将军策马出征的雕像巍然矗立。走进王树声故居,古朴的建筑风貌、斑驳的砖墙无声诉说着往昔岁月,更是大别山精神的生动写照。在故居内,陈列着王树声将军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这些物品见证了王树声将军的生活和革命历程。讲解员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王树声将军的生平事迹,从他早年参加革命,到在战争年代的英勇表现,再到为新中国建设所做出的贡献。队员们认真聆听,对将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图为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朗读入党誓词。郭灿 摄

庄严宣誓: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之基

实践团队成员们在指导老师梁园和张安洁的带领下,面对鲜艳的党旗,郑重宣读入党誓词。全体成员高举右手,宣誓声铿锵有力地回荡在上空。让队员们更直观地感受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牺牲一切的精神,从而将大别山精神传承下去。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走进当地居民家中交流。邬佳豪 摄

走进当地村民家中:感知乡村振兴脉动

活动期间,团队成员还来到当地老乡家中,与当地村民围坐一堂,从家长里短的琐事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展开了一场充满温情与智慧的深入交流。村民大爷向队员们讲述了近年来家里的变化:“政府帮我们搞茶叶种植,村里还有专门炒茶的师傅。我们就靠卖茶叶过日子,家里的日子越过越有奔头。” 在青春的活力与乡土的质朴相互碰撞中,我们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在乡土对话中感知到了乡村振兴的脉动。

图为实践团队在三条半枪纪念馆门口合影。梁园 摄

此次“三下乡”活动,既是对麻城红色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对青年学子成长的历练。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并表示将把这次实践活动的所见所闻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将大别山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续写红色篇章。 (通讯员:余文杰 章艳)

上一篇:三下乡进行时 —— 聚焦消防安全,守护社区平安

下一篇:三下乡发展成就观察 | 兰州理工大学材料青年队开展文化探访与实践交流活动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