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1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张益恺 - 小 + 大
为深入探究“两山”理论对乡村发展的实际影响,解析乡村在该理论指导下的生态发展进程,7月1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循迹溯源悟’两山’,共寻甬城新画卷”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宁波市东吴镇童一村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访谈交流等形式,深入村庄各个角落,与当地村民、村干部及相关产业从业者交流,旨在挖掘童一村生态保护与乡村发展相融合的密码,为践行“两山”理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借鉴,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让更多乡村能在“两山”理论指引下,绘就美丽宜居、富裕繁荣的新画卷。 图为实践团参观当地非遗钟表店铺,并与店主进行问卷调查和交流。利业彬供图 实践团日前抵达浙江省童一村,立即对该村优美的生态环境展开深入调研。在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村居环境中,团队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当地"两山"实践成效。调研期间,实践团走访了村内主要街道、商业店铺及文化场所,与村民、商户进行深入交流。在具有代表性的老街非遗商铺,团队成员与从业五十年的钟表匠人李寅君展开座谈。作为童一村生态发展的亲历者,李老详细介绍了"两山"理论实施以来村庄的显著变化。"自从'两山'理论提出后,村里的环境治理工作有了明确标准和方向,整治速度和效率都实现了质的飞跃。"李老表示。这位既是生态建设参与者又是受益者的老匠人特别指出:"如今环境持续改善,不仅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游客数量明显增加,我们传承的非遗文化也获得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 图为实践图与当地参与乡村建设的年轻人进行问卷调查和交流。冷酷供图 实践团在童一村调研时发现,与人们对乡村的传统印象不同,村内随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他们或在一片笑语中同村里的老年人一起干活,或在改造后的咖啡馆、庭院里远程办公。交流之后我们才知道他们大部分都是回乡进行乡村建设的大学毕业生,对于童一村在两山建设下的变化,他们有自己的见解,这些年轻人眼中,村庄的变化不仅是环境的改善,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最直观的是生态底色的提亮。” 选择回乡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林晓雨表示。她欣喜地看到,曾经的生态治理难点如今已成为发展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村庄最亮丽的名片。"两山"理念的深入实践,不仅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良性循环,更让年轻人看到了返乡发展的价值与希望。这种变化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村庄主理人在为实践团成员讲述村庄生态发展进程和未来规划。利业彬供图 在童一村主理人金丽娜女士的带领下,实践团深入考察了童一村的生态成果和发展进程。通过实地走访和深入交流,团队成员对"两山"理论指导下的乡村生态经济发展路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们始终坚持不搞大拆大建,而是让绿水青山成为最亮丽的底色,让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印记活起来。”金丽娜表示,童一村在“两山理论”引领下,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扎实推进生态建设。这些举措不仅强化了村庄的生态韧性,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谈及未来发展,金丽娜表示,童一村将持续深化"两山"实践:一方面将引入先进科技手段提升环境治理效能,打造集建筑文化、饮食文化于一体的数字展示平台;另一方面将开发更多生态体验旅游项目。同时,村庄计划加强与高校合作,为青年人才搭建发展平台,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广。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使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两山"理论的实践价值。童一村的发展实践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生动样本,不仅让青年学子切身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更通过详实的调研数据为村庄未来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在"两山"理论提出二十周年之际,本次调研既是对成功经验的系统总结,更是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探索。期待更多乡村以童一村为范例,走出一条生态优美、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让"两山"理念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绽放光彩。实践团将持续关注童一村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智慧。(作者:张益恺) 图为实践团与村庄主理人的合照。张益恺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