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青春丈量绿意,专业赋能产业 “知行绿境”实践团

时间:2025-07-20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陆美燕 - 小 + 大



6月24日至7月1日,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知行绿境”实践团十余名师生,前往福州市闽侯县开展专业实践调研活动。团队先后走访了荆溪农业科技园与侯官花卉产业园,并调研福州内河滨水植被情况,旨在聚焦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与花卉特色产业发展,通过专业赋能产业、花卉产业激发乡村经济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探访科技前沿——荆溪农业园里的“智慧绿意”

实践首站,实践团走进荆溪农业科技园。荆溪农业科技园不仅是福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的展示窗口,更是探索“科技赋能风景园林”的生动课堂。实践团师生在园区负责人带领下,实地参观了智能温室、无土栽培示范区及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师生们近距离观察了现代农业技术在提升生产效率和优化景观布局方面的具体应用,对设施农业的实际运作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据了解,荆溪农业科技园已成功转化了多项农业科研成果。除了培养特色花卉,智能灌溉技术也在周边茶园广泛落地。园区技术负责人介绍,在科技加持下,周边合作农户的亩均收益平均提升了10%以上。

园区负责人坦言,技术推广并非一蹴而就。最初农户观望的多,园区便提供小范围试验棚,组织大家现场看效果、算细账。眼见为实,越来越多农户主动要求加入标准化种植,既节省了劳动力,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队长陆美燕沉思:“课本上的‘设施农业’概念在这里变得立体鲜活,大家看到了如何用技术手段优化生产性景观,这对未来设计兼具高效生产与生态美观的农业园区极具启发。并且队员们大都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同学,通过了解聚焦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和特色花卉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大家在实践中淬炼园林专业本领,为福州的生态之美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智慧。”

图1 探访荆溪农业科技园 采访相关负责人

解锁产业振兴——侯官花卉园中的“美丽经济”

次日,实践团转战福州闽侯县侯官花卉产业园。作为区域特色产业高地,这里承载着乡村振兴的“美丽梦想”。师生们深入现代化温室大棚和分拣包装车间,重点了解高附加值花卉(如蝴蝶兰、红掌等)的育种、种植及市场销售环节,考察花卉产业链的实际运作模式。通过走访了解到,产业园区也有不少种植户通过抖音和其他线上app的方式对花卉植物进行科普宣传。就大家调研可知,侯官花卉园中的王老板在抖音平台上累计近二十万的粉丝,通过制作短视频、直播带货的方式向消费者介绍自家的农业产品,这不仅仅提升了侯官花卉产业园区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闽侯县花卉经济的发展,从而也为消费者进行花卉总类的科普,激起消费者对花卉产品的了解和兴趣。

图2 实践团成员辨识侯官花卉园中的不同品种

队员唐紫玲说到:“作为风景园林学子,守护绿水青山、营造美好人居环境是学生的责任。花卉产业的发展与应用,让大家对专业的价值有了更具象、更崇高的理解。”

在交流会上,同学们就当今花卉产业发展问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与讨论,各抒己见。特别是对产业发展中遇到的产业深加工、物流电商等瓶颈问题,共同讨论思量,为花卉采后处理、品质分级、冷链运输及线上销售的全产业链运作模式提出有效改善方案,为福州市现代农业与花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专业智慧。侯官花卉产业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今时代电商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势不可挡,花卉产业应与电商平台相辅相成,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对花卉产品进行宣传售卖,同时也为福州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新血脉。

图3实践团与侯官花卉产业园负责人探究与讨论

行河畔察绿意——榕城生态里的“民心所向”

内河,是福州流动的血脉,更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廊道。接下来的日子,团队的身影活跃在纵横交错的内河岸线,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依据专业规划,沿晋安河、白马河、光明港等多条重要河道展开系统调研。大家运用课堂所学,记录滨水植物组成、内河设施布局以及水质

感官状况,重点评估了植物配置对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护以及市民游憩需求的满足程度。调研发现部分河段存在水污染、植物种类单一,季相变化不足等问题。

滨水空间不仅是生态廊道,更是市民共享的活力客厅。为真正理解使用者需求,实践团成员精心设计了科学问卷,深入社区、公园、亲水平台,与市民展开面对面的交流。问卷内容涵盖市民对内河水质观感、滨水绿化满意度、休闲活动类型偏好、对现有设施的评价以及对未来滨水空间改善的期望等多个维度。他们接触了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群体,从晨练的老人到带孩子的家长,再到沿岸居住的居民,力求收集最广泛的民意基础。

“希望河边多些能遮荫的大树”、“水质比以前好多了,但夏天偶尔还是有味道”、“期待有更多方便孩子玩耍的安全区域”……一句句朴实的话语,传递着市民对美好滨水生活的深切期待。这些“热气腾腾”的一手资料,为实践团理解滨水空间的社会价值注入了人文温度。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成员们抓住机会进行滨水植物微科普。向居民解释滨水植物对净化水体的重要作用,介绍本土物种的优势,倡导爱护河道植被。每一次耐心的讲解,都在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市民心中悄然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

此次调研活动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福州内河治理的显著成效,也清醒认识到生态保护与品质提升的持久性与复杂性。滨水空间的营造,是生态工程,更是民心工程,需要专业智慧与公众参与的紧密结合

图4实践团成员观察溪源湖周边植物的分布情况

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福建理工大学风景园林学子们用专注的目光观察科技农业的动脉,用专业的尺度丈量美丽产业的发展,用青春的智慧思考赋能乡村的路径。指导老师陈芝表示:“此次实践活动,是福建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师生将课堂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次尝试。通过实地考察和交流,促进学生们对现代农业科技赋能产业升级、特色花卉经济带动乡村发展模式的理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此次“知行绿境”实践团的调研活动,正是高校学子响应国家号召,深入乡村一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运用专业知识观察、思考并助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活动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其调研成果也为地方探索科技兴农、产业富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贡献了来自青年群体的思考与力量。

图5 团队合影

附:实践团队信息

单 位:福建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团队名称:“知行绿境”实践团

文稿撰写:陆美燕

图片摄影:陆美燕、唐紫玲

团队成员:陆美燕、唐紫玲、梁婷婷、许妙琦、陈腾煌、李韬、吴佳艺、郑强、林艳、李乐彤、张洋、黄典钊、宁静

指导老师:陈芝

上一篇:解码十二月会议:让历史理论在研讨中扎根

下一篇:三下乡|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经贸赋能宣纸韵,跨境开拓新“纸”途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