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2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江天植,黄奕,张璐 - 小 + 大
七月的乡村,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一群年轻人奔赴热爱的脚步。近日,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带着专业知识与满腔热忱,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体育支教活动,为乡村儿童打造专属体育课堂,让体育精神在乡野间生根发芽。 当志愿者们的身影出现在乡村运动场,孩子们眼中瞬间燃起好奇的光。此前,这里的体育活动多是自由玩耍,没有系统教学。志愿者们迅速“占领”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台,甚至利用室内空间,将专业体育教育的种子播撒开来。 足球场上,穿蓝色队服的志愿者半蹲身子,手指轻触足球,从最基础的脚弓带球讲起:“脚尖要轻轻贴住球,像和它交朋友一样……” 孩子们围拢成圈,眼睛紧紧盯着球,生怕错过一个细节。初次尝试时,足球在脚下不听话地乱跑,可没人气馁,志愿者挨个纠正动作,“膝盖微弯,重心放低”的声音,成了球场上最动人的节奏。 篮球教学区,志愿者把孩子们排成整齐队列,从站姿、运球开始打磨。“运球时手掌要像托着小鸟,轻轻发力”,形象的比喻让枯燥的动作变得生动。为了激发兴趣,还设计了篮球接力小游戏,孩子们抱着球奔跑,在传递中感受团队协作的力量,原本空旷的球场,因欢笑声和加油声热闹起来。 乒乓球桌旁,白色小球来回穿梭,志愿者握着孩子的手,示范发球、接球的瞬间发力;室内训练室里,拉伸、核心训练有序开展,帮助孩子们塑造良好体态,不少孩子第一次知道,运动前科学热身、运动后拉伸放松有多重要。 除了球类运动,志愿者还带来特色课程。在空旷场地,他们教孩子们做韵律操,随着节拍伸展、跳跃,原本害羞的孩子也渐渐放开,动作从僵硬到流畅。 此次支教,是山东理工大学体育学院实践育人的一次生动实践。志愿者们把课堂所学转化为教学行动,在乡村儿童心中播下体育的种子,也让自己深刻理解“体育赋能”的意义。乡村体育教育的短板,并非一朝一夕能补足,但这些年轻志愿者的到来,像一阵风,吹皱了“体育空白”的湖面。他们用专业与热爱证明,体育支教不是简单的技能输出,而是用青春力量,为乡村孩子打开看世界的新窗口——原来运动可以这么有趣,原来坚持真的会带来改变。 当支教结束,孩子们追着志愿者问“下次什么时候来”,当他们开始主动约着跑步、打球,体育精神传承的接力棒,已悄然交握。期待更多这样的青春身影奔赴乡村,让体育之光持续照亮孩子的逐梦路,让“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精神,在乡野大地开出绚烂之花 。 作者: 江天植,黄奕,张璐 来源:山东理工大学 |
上一篇:湖南工商大学“三下乡”团队走访老党员李慈君聆听奉献故事感悟初心力量
下一篇:走进婺源江湾镇,探寻古村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