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从“指尖减负”到“心间减压”——南审学子调研基层减负新实践

时间:2025-07-24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史慧轩 张熙楠 龚雅雅 李少帅 陈紫烨 陈明枝 苏瑞钦 - 小 + 大

“必须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减轻基层负担,让干部聚焦抓落实。”党中央对深化基层减负的部署明确指引方向。响应号召,南京审计大学“陀螺困境”社会实践团队在岳洪江、冯素坤两位导师带领下,于暑期深入南京市多个街道社区,近距离倾听一线心声,实地探查减负政策在“最后一公里”的落地情况。

“指尖”松绑,效能提升。在八里社区服务中心,实践团队目睹了数字化减负的显著成果。一位社区警务人员向学生介绍:“过去多个工作群交织的情况已改变,去年尚存的群组今年也全部解散。”这标志着中央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清理冗余群组的成效正转化为基层的实感。摆脱频繁的“信息轰炸”与强制“线上打卡”,社区工作者得以从虚拟空间的繁杂事务中抽离,将更多精力用于面对面服务居民。

技术赋能,服务转型。 “现在窗口咨询量明显减少,高峰期一周有时仅约8人次,多数业务居民通过手机端就能自助办理。”警务人员的直观感受,揭示了政务服务线上迁移带来的效能变革。技术赋能有效承接了大量标准化业务,缓解了窗口服务压力。针对可能出现的“数字鸿沟”,八里社区创新服务模式:对原住民,发挥熟悉情况的“老队长”纽带作用;在商品房小区,则由物业或报备的青年社区工作者提供点对点支持。工作人员强调:“社区站点便捷、热线公开,常规问题解决通道畅通。”这种分层服务力求不让任何群体在数字化转型中掉队。

深层梗阻,攻坚所向。调研也清晰揭示了减负工作步入“深水区”面临的挑战与期待。时间压力仍是突出痛点,多位基层工作者坦言,“上午10点下发通知,下午3点多种就要交上去”的紧急任务依然存在,挤占了宝贵的休息时间。形式主义负担有待进一步剥离,虽然许多不必要的考核已取消,但“留痕”工作仍不可或缺。一位工作人员解释:“除了电脑记录,纸质的也得有,因为电脑不可能万无一失,像签字、会议纪要、照片等,用纸质资料来作证。”这反映了在保障工作规范与减轻形式负担之间寻求平衡的现实需求。同时,多头重复报送数据的顽疾依然困扰基层。不同部门的系统平台尚未完全整合,“数据统计起来是比较混乱的”,导致重复劳动。上级部门任务下发有时存在重复堆叠现象,“每年我们都要做多少,报多少表格,你把它累加起来看看你有没有负有没有减,就知道了嘛。”此外,恶意投诉消耗精力以及部分居民社区认同感与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也增加了工作推进的复杂性。

减负增效,活力可期。本次调研是观察基层减负实效的重要窗口。它印证了清理冗余、技术赋能等措施正悄然改变基层生态。然而,从“指尖”到“心尖”的减负深化,仍需在精细管理、系统整合与技术支撑上持续发力。真正解开束缚“陀螺”的无形绳索,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专注实干,方能充分释放其服务为民的内生动力,筑牢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坚实根基。

(来源:通讯员/史慧轩 张熙楠 龚雅雅 李少帅 陈紫烨 陈明枝 苏瑞钦)

上一篇:安徽医科大学“医路童行”实践团:躬生命医旅,护童眸银发,深入基层开展科普健康服务

下一篇:跨校携手探非遗 匠心传承谱新篇——计算机工程学院学子携手苏州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 非遗研学社会实践..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