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5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微信群里跳出队长的消息:“最后一票,干完!”那一刻,我坐在返程大巴上,窗外细雨模糊了新化县的轮廓。指尖划过手机相册——那些烈日下的走访、伏案备课的深夜、孩子们天真的笑脸……十五天的“三下乡”健康科普宣讲之旅,瞬间涌上心头。 2025年7月6日,中南大学湘雅公共卫生学院别具“医”格乡村振兴实践团从长沙出发,辗转高铁与乡间班车,踏上了这场名为“炉观医心·童安大新”的实践之旅。作为实践团的一员,一路上兴奋与忐忑交织,这是我大学里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三下乡”,我能做好吗?未知的旅程让人既期待又不安。 抵达即行动。入户调研、定点宣讲,防性侵、防溺水、健康饮食知识送入农家,慢病防治、合理用药常识送到老人床边。每一次沟通,我们努力不止于“讲”,更在于“听”,在信任与互动中传递关怀。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村民家中进行调研) 那个在新化县福利院的上午,记忆犹新。教室还没布置完,孩子们已坐得整整齐齐,眼睛里闪着好奇的光。作为“利剑护蕾”主题课堂的主讲人,我站在讲台前,手心微汗,PPT内容在脑中反复翻腾。这不止是教学,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你们知道小超人为什么不怕坏人吗?”我放慢语速,用动画、对话和真实案例,一点点引导孩子们识别危险、学会保护自己、懂得求助。努力让每个词都清晰、每个情境都贴近他们的世界,我期盼着,这些知识真能在某个危急时刻,成为他们的盾牌。 起初孩子们有些喧闹,随着我的宣讲,他们渐渐安静下来,专注的眼神追随着屏幕上的故事。提问环节,竟有几位小朋友勇敢举手,分享想法和疑问。看着他们投入的神情,我紧绷的心弦悄然松弛,一种踏实的暖意油然而生。 课后,一个扎马尾的小女孩悄悄跑到我面前,小声说:“老师,谢谢你,我以前都不知道这些。”那一刻,仿佛有电流穿透胸腔——所有备课的辛劳、站上讲台的紧张,都值了。我们播下的微小种子,正在悄然筑起他们心里的“防护墙”。 (图为宣讲课堂中小朋友踊跃举手参与互动) (图为利剑护蕾主题宣讲现场) 十五天很短,却足以让我掂量出知识的重量和语言的力量。从初临战场的紧张,到如今的笃定,我明白了:宣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亮一盏灯。我们走进乡村,不只是去“教”,更是用一份责任和耐心,陪伴他们认识世界,守护自己。讲解再清晰,也不及孩子们一句“我记住了”更有力。那些顶着烈日走村串户的身影,那些挑灯夜战打磨讲稿的夜晚,都凝固在相册里,成为青春最朴实的印记。 走进村庄,讲一堂课,收获一声“谢谢”;写一篇稿,留下一段温暖的回忆。在与村民的交谈、与孩子的互动中,“教育”、“健康”、“安全”这些词汇不再只是课本上的概念,而是沉甸甸地落在乡土大地上,带着温度和重量。这份信念,已在我心中悄然生根。它会伴我走向更远的路。未来无论何时再站上讲台,它都会提醒我:为何而讲,为谁而讲。只愿在更多需要的地方,我仍能如在新化时那般坚定地举起话筒,点亮哪怕最微小的一盏心灯。 (图为实践团队合影) (作者:刘海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