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汪桐 - 小 + 大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号召,以青春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7月1日,汉江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三色课堂——薪火传红”宣讲小分队奔赴湖北省十堰市馨康家园,开启为期5天的暑期实践活动。队员们以文化为桥、以实践为笔,讲述多彩民族文化与故事,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精神在孩童心中落地生根。 7月1日清晨,薪火传红小分队有序登上16路公交车,开启青春热血的一天 创意课堂,领略多彩民族文化 “薪火传红”宣讲小分队的课堂上充满着惊喜与收获。队员们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起点出发,采用“情境化导入+具象化阐释+互动化体验”的方式,让抽象的精神内涵变得可感可知。 精美的PPT上,各民族的特色风俗如画卷般徐徐展开:苗族绚丽多彩的银饰盛装、新疆维吾尔族热情奔放的舞蹈、蒙古族豪迈激昂的长调、云南大理特色的乳扇……每一种文化都诉说着独特的民族故事,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丰富与包容。 程孟昱同学给孩子们讲解独特的民族服饰 沉浸体验,开启跨越山河之旅 文化认知除了视觉的触碰,自然少不了味觉的体验。队员们带来的青稞粉、麦芽渣渣等特色美食,瞬间让课堂化作一场多元的文化盛宴。孩子们品尝着来自远方的风味,仿佛踏上了一场跨越山河的民族文化之旅。 孩子们怯生生地伸出小手,有的轻轻捏起一团青稞糌粑,感受着粗粮的颗粒感;有的小心舔了一口麦芽渣渣,脸上立刻绽开甜甜的笑容。“老师,这个渣渣好像蜂蜜一样甜!”“青稞做的粑粑吃起来有点像我们这边的米糕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分享着口感,原本抽象的“民族美食”,在亲手触摸、亲口品尝中变得鲜活起来。 给孩子们展示麦芽渣渣 队员们还向同学们展示了藏族献哈达等特别礼节。献哈达以白色丝绸或绢布制成的长条形织物为载体,是向对方表达敬意、祝福、尊重的一种传统礼节。它不仅是一种行为仪式,更是藏族文化中“礼”的具象化体现,蕴含着对他人的美好祝愿与精神层面的联结。 队员耐心的讲解到,哈达的颜色有很多含义,蓝色象征天空,白色代表纯洁,它不仅是一种礼节,更藏着各民族之间互敬互爱的情谊。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头,有的还拉着同伴互相“献”起了用彩纸折的“小哈达”,课堂里满是童真与暖意。这短短几分钟的互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记住了这个带着祝福温度的民族礼节,也悄悄读懂了“尊重”与“祝福”的分量。 给孩子们展示献哈达的礼节 深度互动,红色基因代际相传 当印着五星红旗与天安门的红金贴纸材料包分发到孩子们手中时,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小手指小心地拆开透明包装,取出卡纸组件——这一刻,爱国教育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掌心里沉甸甸的触感。经过耐心的组装,孩子们将印有五星红旗、天安门等元素的贴纸展示在胸前时,那一抹抹鲜艳的红色,不仅是对祖国的热爱,更是民族团结精神的生动诠释。 孩子耐心拼装贴纸 学业赋能,趣味辅导激活暑期学习力 针对学生学业问题,队员们同步开展精准课业辅导。在辅导过程中,队员们不仅传授解题方法和技巧,还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点背后的原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队员们还穿插进行了趣味知识问答和学习经验分享环节,现场气氛活跃,学生们积极参与,纷纷举手提问、回答问题。 为孩子们细心讲解难题 “大哥哥大姐姐讲的解题方法特别好,我一下子就明白了,还学到了很多新的学习方法,这个暑假一定能把成绩提高!”一名参与辅导的同学兴奋地说道。 与孩子们进行趣味知识问答环节 从知识的传递到文化的浸润,从耐心的启蒙到爱国情怀的培育,"薪火传红"宣讲小分队用青春的热情与智慧,在社区里书写着动人的篇章。这不仅是一次暑期实践活动,更是一场温暖的文化接力,让民族团结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让爱国的薪火代代相传。 今后,薪火传红小分队将以更坚定的步伐,用创新宣讲点燃孩子们的求知星火,以实践行动搭建文化传承的坚实桥梁。 小分队与馨康家园孩子们的大合影 (通讯员 汪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