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青春力量赋能岐黄传承,河南理工大学实践团以实践书写中医药文化传播新篇

时间:2025-07-28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盛尧 - 小 + 大

七月的上党盆地,药香与青春气息交织成动人的健康乐章。7月10日至20日,河南理工大学医学院“星火传岐 百药叩乡”实践团在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开展为期11天的实践活动。这支青年队伍以“传承中医药文化、服务基层民生”为初心,在中医院诊室研学、在乡村田野服务、在城乡集市传播,用脚步丈量民生温度,以专业践行文化传承,为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循根溯源:在专业研学中触摸中医药文化根脉

实践团以长子县中医院为起点,开启了中医药文化的 “寻根之旅”。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怀堂九针”传承人王杏丽以银针为笔,在临床诊疗中演绎《黄帝内经》“通则不痛”的千年智慧,让实践队员直观感受针灸从典籍到临床的生动转化。从艾灸的温热渗透、放血火罐的活血化瘀,到火龙药灸的慢性病调理,传统中医疗法的实践逻辑在观摩中变得清晰可触。

中药房里的“多感官识药”更让队员们沉浸式体验中医药的独特魅力:触摸龙骨化石感受矿物药的“收涩”特性,轻嗅艾草、薄荷分辨药香差异,指尖摩挲药材纹理感知“道地性”——这些从《本草纲目》中走来的药材,在亲手辨识中成 “活教材”。后续对督灸疗法的深入探究、田间识药时对白术、蒲公英等药用植物的鉴别,更让“理论联系实际”从口号变为真切体验,让青年学子在专业研学中筑牢中医药文化认同的根基。

躬身实践:以青春之力架起中医药服务基层的桥梁

“把医院搬到村口,把健康送到家门口”,这是实践团在基层服务中践行的承诺。从长子县府前广场中医夜市的科普宣传,到养老院里的血压测量、中药香包赠送;从申村、邓家坪村的三伏贴敷、艾灸服务,到权家庄、西汉村的义诊筛查 ——11天里,实践团的蓝色身影穿梭于养老院、村庄、矿区、社区,累计为 500 余人次提供健康服务,发放科普资料超千份。

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团队创新服务形式:为乡村老人定制“一测二敷三指导”中医套餐,将体质辨识与“冬病夏治”结合;为矿区职工设计“简化太极+推拿+养生食谱”健康方案,贴合井下作业特点;在公园开展“药材辨认”“急救操作”趣味闯关,让中医药知识变得可感可学。当七旬老人因三伏贴缓解风湿疼痛、矿工通过推拿舒展劳损肩背、孩童在香囊制作中感知药香时,中医药不再是典籍里的文字,而成为滋养民生的“活智慧”。

守正创新:以校际协作与传承对话激活文化生命力

实践团的探索不止于“服务”,更在于寻找中医药文化传承的 “新路径”。与中医院的交流中,围绕“非遗传承与创新”,并用生物学知识解读药用植物特性,以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化手段传播中医药文化,让“专业+传播”成为青年传承的独特优势。

对“怀堂九针”传承人的专访,则进一步明晰了传承的核心逻辑:既要坚守 “师承教育”的传统,让弟子在实践中体悟“针感”精髓;也要借助大数据、分子生物学等现代科技,让古老技艺获得科学阐释。这种 “守正创新” 的思路,为实践团后续制作九针科普图谱、研发基层适用的传播载体提供了方向。

从诊室到田野,从课堂到集市,这支青年实践团以11天的行动证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从来不是简单的 “复刻”,而是在专业研学中筑牢根基,在服务民生中贴近大众,在守正创新中激活活力。正如实践队员所言:“我们不仅是中医药的学习者,更是文化的传递者 —— 让千年药香飘进寻常百姓家,让青春力量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纽带,这便是我们对‘传承’最好的诠释。”

此次实践,既是青年学子以专业服务健康中国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医药文化在乡村振兴沃土中扎根生长的缩影。当青春力量持续注入,当传承创新不断深化,中医药这一千年瑰宝,必将在新时代焕发更强生命力,为人类健康事业书写新的篇章。(河南理工大学:李盛尧)

上一篇:“柚”燃青春“联”动乡野 |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三下乡蔡襄文化馆活动

下一篇:湖北大学学子携手社区儿童探访铜绿山古矿遗址,解码青铜文明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