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海华实践团探寻最美乡村密码-在党性熔炉锤炼青春本色

时间:2025-07-29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巴若彤、田斯峒 - 小 + 大

为深刻感悟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学习传承基层党员艰苦奋斗、担当奉献的崇高精神,引导青年学子将青春融入乡村发展伟业,7月9日,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仙人洞发展’促进团”一行8名师生,深入文化和旅游部评定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辽宁省大连市庄河市仙人洞镇马道口村,开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将参与村庄建设的老党员作为关键切入点,通过深度访谈,系统梳理其奋斗历程,探寻“最美乡村”的振兴密码。

深知党员是村庄发展的命脉根基,实践团走进马道口村,把话筒对准了那些奉献一生的老党员。在现任村支书的陪同下,实践团成员深度访谈了曾掌舵村庄近三十年的老支书。

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实践团成员共同回顾了村庄早年荒山阻隔、道路不通的艰难岁月。老支书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灯塔,创新擘画了“生态筑基、文化铸魂”的旅游发展蓝图。

实践团成员详细记录了他带领乡亲们真刀真枪奋斗的历程:凭着非凡毅力,在陡峭山崖间一锤一凿开凿出覆盖全域的硬化路网,打通闭塞山乡的发展血脉;系统性打响生态翻身仗,大规模封山育林、治理水土、修建蓄水设施,将荒山秃岭染绿;同时,敏锐挖掘整理民间故事集,抢救恢复“山神祭”、“石匠号子”等非遗项目,保护性修缮清代石砌老屋。

“党员不豁出去带头干,指望谁?”老支书这句朴素的誓言,深深触动了实践团成员。他们表示:“只有站在如今葱郁的青山和传承的文化景观前,才真正体会到‘路是党员带头闯出来,业是党员领着干出来’这句话的分量,理解了马道口村能跻身‘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精神密码。”

图为促进团聆听艰辛岁月-王若晗 供图

实践团在深度调研中进一步了解到,民宿产业起步之初,“怕赔钱、怕没客”的顾虑沉重压在村民心头。正如一位基层领导常强调的:“发展中的难题,要靠党员带头去破冰;群众心里的顾虑,要用实打实的行动来化解。”面对这一关键难题,实践团聚焦另一位挺身而出的老党员。

通过访谈和实地考察,实践团成员深入剖析了他推动党组织创新建立的“双阵地”风险共担机制,该机制有效化解了村民对改造标准和市场前景的顾虑。实践团成员重点学习了党员服务队如何深入农户,提供经营管理、服务技能及线上营销等系列培训,并协调金融机构落实专项惠农贷款;如何设立村口运营数据屏动态展示成效,组织实地观摩学习,让成功经验可感可知。该同志率先将自家房屋改造提升为高标准“磐石民宿”示范点,巧妙融合乡土特色与现代舒适元素。

图为促进团聆听转型过程-王若晗 供图

实践团深刻认识到,这套融“党员示范引领、组织精准赋能、阳光透明运行”于一体的机制,正是点燃全村民宿产业燎原之势的关键火种。成员们在调研中真切感受到:“从‘双阵地’机制的创新到‘磐石民宿’的示范,我们看到了共产党员在破解发展难题时的智慧与担当,这是最鲜活的基层治理实践课。”

在寻访马道口村过程中,老支书的铮铮誓言、老党员门前的“党员示范户”标识牌,以及村庄从荒僻山乡到“全国重点村”的蝶变历程,给实践团成员上了一堂触及灵魂深处的党性教育课。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实践团团长表示:“马道口村的振兴之路,清晰印证了一代代老党员以‘豁出去带头干’的实干与奉献铺就的振兴之路,深刻诠释了‘党建强则乡村兴,党员带头则事业成’的朴素真理。这不仅是乡村发展的密码,更是我们青年学子宝贵的精神财富。” 实践团成员一致认为,此次马道口村之行,既是一次乡村发展成就的实地见证,更是一次理想信念的深刻淬炼,使他们对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获得了具体而深刻的认识。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汗水洒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里。”实践团成员代表在总结时坚定地说,“我们将自觉传承老党员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将此次实践的感动内化为坚定信念,未来以饱满的热情和务实的行动,扎根基层,服务乡村,在民族复兴的伟业中贡献澎湃的青春力量!”

(记者:巴若彤、田斯峒)

上一篇:青春赋能乡村振兴-辽宁师大海华学子探秘马道口村“红绿融合”发展路

下一篇:南港筑心育新苗 晴映西门谱华章 —— 耘心星火团队百千万工程活动纪实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