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务队: 青铜纹样跃彩绸 千年龙脉润童心

时间:2025-07-2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李淋 刘童宇 郑润域 - 小 + 大

“龙尾画祥云,龙身绘火焰!”7月23日,武穴明德小学教室里欢声雷动,孩子们正在用稚嫩的笔触为中国龙狮绘制“新衣”。湖北大学爱Do志愿服务队开展的“三维一体”舞龙课程,通过“文化溯源+创意彩绘+彩带舞龙”的递进式教学,让乡村儿童在笔墨丹青与绸带翻飞间感受非遗魅力。

文化解码:千年龙纹跃然课堂

“同学们知道吗?最早的龙纹出现在3000多年前的青铜器上。”志愿者陈宇豪手持《龙纹演变图谱》,带领孩子们开启文化溯源之旅。从商周夔龙的狞厉之美,到盛唐飞龙的磅礴气势,再到明清祥龙的喜庆祥和,一幅幅龙纹图谱在投影上流转。“宋代龙纹开始出现‘回头望'的造型,寓意‘不忘根本’。”孩子们瞪大眼睛,指尖跟着龙纹的走向在空中描摹。

图为志愿者讲解龙纹演变 李淋 摄

创意彩绘: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彩绘课堂变身创意工坊,孩子们跪坐在5米长的画布两侧,用画笔与非遗对话。“我要给龙角画上wifi信号!”“龙鳞可以变成钢琴键!”在志愿者引导下,传统纹样与童真想象碰撞出奇妙火花:龙须化作彩虹桥,龙爪握着星星,火焰纹里藏着笑脸。金粉点缀的鳞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下一秒就要破纸而出。

图为学生创作的作品 李淋 摄

彩带腾龙:非遗舞动青春韵律

“一二三,起龙!”随着清脆的哨响,四十余条彩带龙在操场腾空而起。”少年宫瞬间化作非遗展演大舞台,学生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将静态的龙文化转化为动态的青春表达。

“注意手腕发力,让彩带像龙须一样飘起来!”志愿者穿梭在队伍间,手把手调整学生动作。低年级“彩虹童萌队”的孩子们手持3米短绸,通过“之字游走”“水波荡漾”等基础动作,再现幼龙戏水的灵动;高年级“风云腾龙队”则驾驭10米长绸,在《金蛇狂舞》的鼓点中完成“神龙摆尾”“九天揽月”等高难度套路,彩绸翻卷如浪,引得场边惊呼连连。

图为孩子们练习彩带龙 李淋 摄

“我们给龙画上了新花纹,也给传统接上了新翅膀。”爱Do志愿服务队成员常润欣说道。课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舞龙技艺,更通过亲手绘制彩带龙,与传统文化展开深度对话。原本静态的彩带龙在少年们手中焕发新生,既是寓教于乐的玩具,更成为跨越时空的文化纽带。(作者:李淋 刘童宇 郑润域)

上一篇:【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巢湖学院赴宣城市开展青年创客赋能乡村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探索调研社会实践..

下一篇:“白花客影,红筑长歌”——惠州学院白花雅韵筑梦队惠东县白花镇历史文化调研与文创活动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