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助力“百千万工程”:南华“绿韵传承”五日绘童梦画卷

时间:2025-07-30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绿韵传承队邱莉盈 - 小 + 大


2025年7月14日至18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绿韵传承队在清远市洲心街道连江社区开展为期五天的实践活动。35名社区儿童在趣味课程中解锁非遗技艺、践行环保理念,从破冰相识到携手成长,共同书写了一段融合文化传承与绿色生活的夏日篇章。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初见破冰:针线间系起文化纽带

活动首日的破冰游戏上,孩子们通过“图片找不同”“想象力游戏”迅速熟络,欢声笑语填满了社区活动室。午后的非遗课堂更显温馨:志愿者们化身“非遗讲解员”,细致讲述连江“背带绣花”的故事——这门曾伴随一代代母亲育儿的技艺,藏着“一针一线都是爱”的温情。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描绘背带绣花图案,制作出独一无二的书签。孩子们举着作品互相“炫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互动中悄然萌芽。

漆彩环保:扇面画里话社区文明

第二日的课程让“非遗”与“环保”深度碰撞。上午,“垃圾分类小课堂”用情景剧演绎社区痛点:“菜叶属于厨余垃圾,旧电池要放有害垃圾桶哦!”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记住分类标准。下午的漆扇制作课则充满艺术气息:志愿者讲解漆艺来源和“天然生漆”的环保特性以及漆艺于扇面上的非遗体现,随后让孩子们动手在扇面上挥洒创意——有的画垃圾分类场景,有的绘连江非遗纹样,一扇扇灵动的漆扇,无一不是促进孩子对非遗进一步认识的阶梯。

绿动巧手:废品变身“生态艺术品”

“原来塑料瓶能变成花盆!”第三日的实践课上,孩子们发出阵阵惊叹。上午的“趣味运动会”后,大家带着活力投入“变废为宝”行动:将废旧塑料瓶剪修打磨,用颜料绘上花草图案,再装入泥土、播下多肉种子。“我要每天给它浇水,看着它和我一起长大!”一名孩子小心翼翼地给“作品”贴上姓名贴。通过让孩子们亲手改造废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真切理解了“资源再利用”的意义。

暖心时光:情绪管理与社区浓香

心理辅导课上,“情绪温度计”游戏让孩子们学会识别喜怒哀乐,“心理问题困扰情景演绎”更让孩子在实际中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下午的“社区咖啡体验”更添烟火气:孩子们学习研磨咖啡豆,鼻尖萦绕着醇厚香气;随后用废纸制作咖啡杯,杯身画上背带绣花、环保标语等元素。在充满咖啡醇香的课堂上,孩子们捧着亲手做的杯子,脸上洋溢着自豪。

净水传情:结营礼上的成长约定

结营当日,“水资源保护”课堂引人深思:志愿者用实验展示“一滴水的旅程”,让孩子们明白水资源的珍贵。随后,大家分组合作制作简易净水器,看着浑浊的水慢慢变清,孩子们纷纷承诺“要节约用水”。

散学礼上,孩子们化身“小小分享家”:有人展示自制的净水器,讲解环保原理;有人举起漆扇和绣花书签,讲述非遗故事;有人指着自己获得的环保徽章,号召大家践行环保……颁发奖状环节,孩子们满怀期待,纸张不只是荣誉的载体,更是孩子们学习知识,加入环保行动,助力非遗传承的生动体现。

活动虽已落幕,但这并非终点,而是我们传承之路的全新起点。绿韵传承队将课程方案与手工工具悉心留存,为后续的传承行动打下坚实基础。短短五天的时光里,当孩子们指着垃圾分类箱清晰说出“这是可回收物”,捧着非遗作品骄傲道“这是我们的文化”时,我们真切感受到,种子已悄然埋下。未来,我们不仅会深耕于此,更将带着这份初心走出去,让传承的力量持续生长。(作者:绿韵传承队邱莉盈)

上一篇:志愿红添乡间彩,实践行铸少年强

下一篇:青春如蒲公英飞扬 在红原草原播种希望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