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0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七月四日至五日,河北传媒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梭杼承古 布韵焕新”实践队,走进石家庄市栾城区天康三苏土布传承观摩体验馆,开启了一场非遗传承与创新的探寻之旅。 老式纺车、传统木织机静静伫立,诉说着三苏土布的千年岁月;融入现代设计的土布包袋、饰品等物件,展现着传统技艺的时尚新生。这些承载着栾城乡土记忆与匠心智慧的非遗瑰宝,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的72道纯手工工序,每一步都凝聚着历代传承人的心血,是劳动人民创造力的生动见证。 实践队员们亲身体验了搓棉、纺线、织布等工序,在纺织女工王奶奶的指导下,感受“梭子要稳,力道要匀”的严谨;通过与年逾六十的王奶奶交流,聆听她“靠织布养活自己、供娃念书”的故事,体会土布技艺背后乡村女性的坚守与力量。队员们还走进栾城街道,通过问卷调研了解居民对三苏土布的认知,开展“非遗土布进家门”活动,讲述土布文化,展示新潮产品。 更值得一提的是,实践队联动制衣匠人,将传统土布制成现代连衣裙,以“非遗变装秀”等形式在新媒体平台传播,让古老技艺焕发青春活力。正如三苏土布传承人所感慨:“青年学子的到来,为非遗传承注入了新思维、新活力,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希望。” 此次实践,队员们以青春之力触摸文化根脉,为三苏土布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新桥梁,也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了青春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