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31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苏国鑫、张睿其、张坤丽、殷紫鋆、杨奕、徐子缘、张羽茜、梅欣怡 - 小 + 大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搭建跨校学术交流平台,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生命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共生行迹”实践队8名成员在学院辅导员宇波老师和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黄靖老师的共同指导下,于2025年6月21日赴江苏科技大学开展“跨界共研,生科探新”专题学习交流活动。此次跨校实践活动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为宗旨,通过实验室参访、技术实操、学术研讨等形式,着力深化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学科认知,促进校际间学术思想碰撞,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生物科技人才搭建实践平台。 一、深入实验室学习,拓宽学术视野 活动伊始,团队成员在辅导员宇波老师和江苏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黄靖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江科大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生物工程实验室、环境微生物技术实验室以及水生生物实验室等。期间,黄靖老师详细介绍了各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仪器设备及最新科研成果,使团队成员对生物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在参观水生生物实验室时,黄靖老师结合本课题组“水华蓝藻治理技术研究”、“水生浮游动物如何培养”等内容,为团队成员进行了细致讲解,并阐述了相关研究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引发了团队成员的浓厚兴趣和热烈讨论。 二、动手实践操作,提升专业技能 为强化实践能力,黄靖老师特别安排了江科大生物技术专业大一及大二两位本科生与实践队成员进行交流,并安排江科大该两名学生就自己目前在开展的实验进行介绍,详细讲解了水生浮游生物——枝角类的形态特征、繁殖方式等。同时,为使团队成员更深刻认识浮游生物,黄靖老师将课题组培养的不同水生浮游生物拿出,安排大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学习。期间,由江科大两位同学告诉团队成员如何观察浮游生物,包括:吸管挑取、显微镜倍数调节等步骤,并讲解了浮游生物——枝角类的附肢、心脏等在身体部位的位置。 在实践环节中,每位队员都亲自动手操作,完成了从浮游生物挑取到显微镜观察的全过程。一位队员深有感触地表示:“相比课堂上的理论讲解,这种‘手把手’的实践教学让我们对浮游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这种学习体验非常宝贵。”这次互动式的实践教学,不仅巩固了团队成员们专业知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观察能力。 三、深入交流学习,探讨学习策略 实验室参观与技术实操结束后,黄靖老师安排江科大研究生研二王学长给团队成员就“如何学好生物技术专业”、“生物专业考研经验”进行分享交流。 讨论中,研究生王学长首先系统性地分享了“生物技术专业学习方法论”,从课程学习、实验技能培养到科研思维训练等多个维度提出了宝贵建议。随后,他结合自身考研经历,分享了备考策略、院校选择以及复试技巧等同学们重点关注的问题。 在互动交流环节,团队成员踊跃提问,就专业课程学习、科研项目参与、未来职业规划等话题与黄靖老师和研究生学长展开了深入探讨。现场讨论气氛热烈,思想的火花不断碰撞。团队队长杨奕同学在总结发言中感慨道:“这次交流不仅拓展了我们的学术视野,指明了专业学习的方向,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生物技术不仅是实验室里的科学研究,更是推动社会进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科技力量。会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交流学习不仅解答了同学们在专业学习中的困惑,更搭建了高校间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团队成员未来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四、团队成员分享收获与感悟 活动结束后,实践队成员纷纷写下心得体会。徐同学表示:“此次交流让我对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坚定了我继续深造的决心。”另一位队员则感慨:“最大的收获不仅是知识,还有江科大师生的科研热情和严谨态度,这让我对未来的学习有了更高的要求。” 结语 本次“跨界共研,生科探新”交流活动,不仅拓宽了团队成员的学术视野,提升了实践能力,更促进了两校在生物技术领域的深度交流。未来,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与江苏科技大学将继续加强合作,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苏国鑫、张睿其、张坤丽、殷紫鋆、杨奕、徐子缘、张羽茜、梅欣怡) 修改:宇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