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桂林学院学子深入良丰下村与泽华研学基地探寻油茶文化

时间:2025-08-07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甘宇阳 - 小 + 大


7月5日,桂林学院文化实践团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雁山区良丰下村与泽华研学基地开展以“千年油茶韵传承中华魂”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通过走访调研、文化宣传与沉浸式体验,探寻油茶这一桂北非遗美食的历史脉络、制作技艺与文化内涵,为乡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古村探访:石桌旁的油茶记忆

早上的良丰下村绿意盎然。实践队员手持宣传册穿行村巷,在石桌旁遇见纳凉的老人。“油茶?家家都喝哩!”满头银丝的老奶奶轻拍石桌笑道,手里不断的比画着捶打动作:“老姜茶叶这么一捣,配炒米、葱花,喝完浑身暖!”围坐老人纷纷追忆邻里共饮的场景。

在探访途中发现一孩童在家门口玩耍,队员们便立刻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色彩鲜艳的图片,向孩子介绍油茶的原料和它的历史。孩子听得津津有味,指着图片中的炒米花说:“这个脆脆的,好吃!”这份跨越年龄的文化交流,为油茶的传承增添了一抹童真的色彩。团队成员走访中发现,村民虽熟悉油茶却少知其文化深意。队员们随即化身“文化使者”,在石桌边、榕树下详解油茶千年历史与养生智慧:“姜驱寒、茶提神、炒米饱腹,这是老祖宗的药食同源!”老奶奶闻言点头:“喝了半辈子,今天才懂门道!”

图片为团队队员与村中的老人宣讲油茶

图片为团队队员与村中孩童进行油茶知识宣讲

研学体验:茶槌下的匠心温度

带着在良丰下村走访调研的收获与思考,实践团成员们来到了雁山区泽华研学基地。在这里,他们在非遗传承导师的指导下,亲身参与,体验从原料到成品的油茶制作全过程,感受那蕴含在茶槌起落间的匠心温度。

硕大的铁锅烧热,投入老姜、蒜米和精选的本地茶叶。研学基地导师强调要点:“手腕要沉,力道要透”,茶槌落下要均匀,这样姜、蒜、茶叶的精华才能在反复捶捣中充分交融,激发出醇厚的复合香味。队员们在茶槌的每一次捶捣中直接体验了这项传统技艺的操作要点与匠心

图为研学基地导师给团队队员进行制作油茶讲解

青春赋能:助力非遗传承的年轻行动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油茶非遗的认知,也促成了青春视角与传统文化的对话。团队记录下村民对油茶最质朴的生活情感,并基于调研发现,设计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油茶知识手册。手册以通俗语言阐释了油茶的历史、功效与标准化制作流程,旨在提升村民对本土文化的了解。

泽华基地的沉浸式体验,使学生们对油茶制作技艺有了直接体会。他们认识到,传承这项凝聚生活智慧的非遗,既需要知识的记录与传播,也需要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参与桂林学院学生在雁山区的实践足迹,以及在茶槌起落间倾注的专注,正为油茶非遗的当代传承贡献着年轻的力量。通讯员:甘宇阳)

图为团队队员在良丰下村中合影

上一篇:广州华商学院青禾红韵突击队联合多方开展“百千万工程”实践活动

下一篇:“星光筑梦”困境儿童关爱实践团:专项行动促成长,多元教育润童心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