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登陆 | 注册 | 留言 | 设首页 | 加收藏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暑期实践| > 文章 当前位置: |暑期实践| > 文章

陕西理工大学赴岚皋县“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团总结报告

时间:2025-08-09    点击: 次    来源:多彩青年网    作者:“沃土同音”推普青年团 - 小 + 大

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促进区域文化交流,7月17日至20日,来自陕西理工大学的“沃土同音”推普青年实践团深入安康市岚皋县的社区,开展了为期四天的普通话推广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架起沟通的桥梁。

7月17日抵达岚皋县后,“沃土同音”实践团第一时间与当地社区居委会精准对接,通过走访居民院落、便民服务中心等场所,面对面倾听群众需求:老人盼着能听懂政策通知,商户发愁与外地游客顺畅沟通,孩子们渴望用标准普通话连接更广阔的世界。结合山区社区语言环境特点,团队迅速制定 “分龄施教、场景化教学”方案,让推普工作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童趣课堂播撒种子,让拼音 “活” 起来

7月18日,针对社区儿童开设的“童趣普通话课堂”热闹开课。“沃土同音”志愿者们带着绘本、互动教具走进教室,以故事讲解、拼音儿歌、文本互读等形式点燃学习兴趣。针对岚皋方言中后鼻音易混淆的特点,志愿者以“岗”“灯”等当地常用字为例,通过方言与普通话对比教学,帮助孩子们在熟悉语境中掌握“ang”“eng”等发音规律;“词语接龙”“绕口令挑战赛” 等趣味游戏,更让孩子们在欢笑中提升了表达流畅度,课堂上不时传出清脆的跟读声与掌声。

实用培训对接需求,让沟通 “顺” 起来

7月19 日,“沃土同音”推普青年实践团聚焦社区中青年群体,紧扣岚皋县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对外交流需求,开展场景化专项培训。志愿者们搭建“景区讲解”“民宿接待”等模拟场景,手把手指导商户规范表达;精心整理的《日常普通话常用语手册》,涵盖就医、求职、网购等高频场景,成为居民随时可查的“口袋工具书”,让普通话真正服务于日常生活与生产经营。

同日,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教学以 “听得懂、说得清” 为目标,从拼音基础、日常问候语到家庭邻里对话,志愿者通过领读、情景模拟、方言对照等方式降低学习门槛。“您好”“谢谢”“孩子上学怎么样” 等简单对话反复练习,鼓励老人们大胆开口。一位在广播里自学成才的老爷爷,用标准普通话分享感悟:“医生不能错字,错字要出人命;教师不能错字,错字要误人子弟。” 朴实话语道出语言规范的重要性,赢得在场人员一致点赞。那位在广播里自学成才的老爷爷,在分享完对语言规范的感悟后,兴致勃勃地站起身,清了清嗓子,用虽略带沧桑却十分标准的普通话背起了文言文《狐假虎威》: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老爷爷背诵时,字正腔圆,节奏分明,将狐狸的狡黠与老虎的懵懂演绎得淋漓尽致。背诵完毕,现场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老人们纷纷投去敬佩的目光,有位阿姨忍不住赞叹:“老哥,你这普通话比咱年轻人都标准,背得还这么有劲儿,真厉害!”志愿者们也深受触动,这场原本以“听得懂、说得清”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因老爷爷的分享与背诵,多了一份对语言之美、文化之韵的深刻诠释。

主题分享凝聚共识,让意义“显”出来

7月20日,“沃土同音”推普实践团联合社区举办“说好普通话・共筑家乡梦”主题分享会。居民代表讲述学习普通话的生活变化,大学生志愿者分享异乡求学时靠普通话快速融入集体的经历。真挚故事让在场者深刻体会到:普通话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打开机遇之门的钥匙,是连接家乡与外界的纽带。

此次岚皋之行,大学生推普实践团不仅为社区居民送去了实用的语言技能,更以青春活力点燃了大家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实践团成员表示,未来将持续关注山区语言普及需求,用专业所学服务基层,让普通话成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文化交融的“暖心桥”。

图片:“沃土同音”推普青年团

文稿:“沃土同音”推普青年团

上一篇:广东海洋大学“砂韵兴乡”团队开展春砂仁调研活动,探寻春砂仁“前世今生”

下一篇:追寻枣庄红迹,传承抗战精神

媒体投稿指南
备案ICP编号  |   QQ:1056099638  |  地址:北京市  |  微信:tougaoj  |